【聯合報/記者李蕙君/專訪】
20年來,數不清走過幾次偏鄉聚落,長濱鄉牙醫師鄭俊良自假自費巡迴義診,「雞婆」性格讓他定居偏鄉,決定退休前守在花東海岸,讓這裡的孩子笑起來時,都能露出閃亮亮的健康牙齒。
部落居民 視為救星
長濱鄉是台東縣最北端的鄉鎮,居民往南到台東市、往北到花蓮市,車程都超過兩小時。「我家只有機車,怎麼跑?幸好有鄭醫師,我騎車30分鐘帶孩子來這裡。」開學前,花蓮縣靜埔部落婦女徐蓉鳳帶著一雙子女到長濱衛生所來看牙。
小朋友也喜歡鄭俊良,他有愛心又溫和,乖乖看完診還可以拿貼紙。56歲鄭俊良對偏鄉居民有特殊的情感,為什麼?他自己也說不上來,也許本身就喜歡自然環境,也許是和聚落居民真摯的情感交流。
深山村落 照去不誤
鄭俊良31歲時,「出走」到花蓮縣富里衛生所服務,開始接觸415口腔醫療服務小組(第8屆醫療奉獻獎得主)等,自費購藥物及攜帶式牙醫設備,到偏遠鄉鎮義診。
「愈遠的地方愈需要我。」鄭俊良的反骨性格讓他曾開車4小時以上,深入高雄縣三民鄉等山地村落。
鄭俊良說,有些聚落孩子,滿嘴蛀牙卻從未看過牙醫,躺上診療台也不害怕,因為平常牙痛只能吃止痛藥,現在終於有救了。有次,他忙到太陽快下山,深怕開夜車必須離開時,一群孩子圍著他,直喊著「幫我拔牙」。鄭俊良很心酸:「拔牙很痛,第一次有孩子主動要拔牙,顯見他們有多難受。」
義診儀器 自掏腰包
鄭俊良每次義診,幾乎都自掏腰包,購買儀器、藥物,高速磨牙機、慢速機、洗牙機一應俱全,混汞機、高壓消毒鍋、鹵素光機也不缺,治療台用健美椅取代,燈光則用婦科醫師常用的蛇燈,只差沒有X光機。
求診者太多,他有時忙到開「夜間門診」,夜裡10點還無法休息,最後甚至夜宿車內。但在最疲累時,他反而更認真想:「還有哪些地方要去?」、「怎麼幫助這些地方?」
他曾看過一位小學高年級女生,滿嘴蛀牙嚴重,必須做根管治療,但山區遙遠,女孩連下山都困難,更別提連續固定看診,這讓他更覺巡迴義診的重要。
20年付出 不求回報
鄭俊良20年來付出,不多言、不求回報,讓他堅持下去的動力,或許是偏鄉居民的熱情、純真,及他在偏鄉感覺到的獨特文化、環境風采。
他還記得,1997年1月8日正在台東海端鄉霧鹿分校幫小朋友看牙,埡囗突然下雪,他與老師們一起上山,許多家長也帶孩子參加「南橫雪祭」,一場難得一見的老師、學生再加上牙醫師、助理的雪戰於是展開,戰況激烈。
超級貴賓 頭目送禮
義診中,村民也不時回饋自栽野菜、水果,為讓村民開心,他通常會收下,「從有一次我還拿到好大的桂竹筍,煮起來美味可口,市場絕對買不到!」
鄭俊良說,天真的偏鄉孩子是他的牽掛,尤其孩子童言童語,有孩子因為牙齒搖動而告訴他:「我的牙齒軟了。」令他會心一笑。
定居部落 不敢跑遠
鄭俊良現在定居台東縣成功鎮小馬部落,他休假不敢超過兩天,就怕病患找不到。他說:「山地偏鄉兒童多數牙齒有問題,政府不管、學校管不到、家長沒能力管,總要有人來管一管!我會一直在這裡。」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