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陳俐君/台北報導】
「第六屆永信李天德醫藥科技獎」昨天頒獎,台北榮總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楊慕華與林口長庚皮膚科主治醫師鐘文宏二度獲得肯定,兩人與中研院基因體研究中心副研究員馬徹同獲青年科學家學術研究獎。
長期研究皮膚藥物過敏的鐘文宏,六年前曾發現史帝文生氏強生症候群的基因標誌,獲傑出論文獎,他進一步找出治療方法後,昨天再度獲獎肯定。
昨天他特別感謝協助研究的重症患者,「沒有病人犧牲自己潰爛的皮膚組織、血液供研究,就沒有今天的成果!」
臨床上常被拿來治療癲癇與抗三叉神經痛的卡巴氮平(Carbamazepine),在台導致8%患者出現眼角膜沾黏、皮膚水泡、潰爛等嚴重過敏反應,半數重症者甚至死亡。
鐘文宏在住院醫師時期 ,就與中研院生醫所前所長陳垣崇一同研究史帝文生氏強生症候群,儘管領域冷門,但他說:「為全身皮膚潰爛的病人找解藥,是我的使命!」
研究頭頸癌見長的楊慕華,3年前找到發現引起腫瘤轉移的DNA修復蛋白,獲頒傑出論文獎。他釐清缺氧基因是導致頭頸癌轉移的重要因子後,二度獲得肯定。對於做出具臨床意義的研究, 他說:「盡管苦樂交織,樂大於苦。」
馬徹研究廣效型流感分子疫苗,與楊慕華與鐘文宏同獲最高殊榮肯定。三人表示,目前研究尚未進入人體試驗階段,「得獎是責任的開始」,期許在5至10年內,盡快將研究發展成對人體有意義的治療。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