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陳俐君/台北報導】
長期研究皮膚藥物過敏的鐘文宏,六年前曾發現史帝文生氏強生症候群的基因標誌,獲傑出論文獎,他進一步找出治療方法後,昨天再度獲獎肯定。
昨天他特別感謝協助研究的重症患者,「沒有病人犧牲自己潰爛的皮膚組織、血液供研究,就沒有今天的成果!」
臨床上常被拿來治療癲癇與抗三叉神經痛的卡巴氮平(Carbamazepine),在台導致8%患者出現眼角膜沾黏、皮膚水泡、潰爛等嚴重過敏反應,半數重症者甚至死亡。
鐘文宏在住院醫師時期 ,就與中研院生醫所前所長陳垣崇一同研究史帝文生氏強生症候群,儘管領域冷門,但他說:「為全身皮膚潰爛的病人找解藥,是我的使命!」
研究頭頸癌見長的楊慕華,3年前找到發現引起腫瘤轉移的DNA修復蛋白,獲頒傑出論文獎。他釐清缺氧基因是導致頭頸癌轉移的重要因子後,二度獲得肯定。對於做出具臨床意義的研究, 他說:「盡管苦樂交織,樂大於苦。」
馬徹研究廣效型流感分子疫苗,與楊慕華與鐘文宏同獲最高殊榮肯定。三人表示,目前研究尚未進入人體試驗階段,「得獎是責任的開始」,期許在5至10年內,盡快將研究發展成對人體有意義的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