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技女強人王富美 幫寶適、好自在經典命名來自她
從行銷創新、人才培育、新藥研發、產業投資到法規制定等,這些女性帶領臺灣生技產業前進,在國際市場這面棋盤上,下了一步又一步的好棋,這股生技女力正溫柔堅定地影響著生技產業。
王富美每次現身媒體,頭銜都不太一樣。她是台灣生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長,擁有「生技女強人」的外號;還曾獲選2010年中國百大傑出女企業家;她的名字有時候會排在心臟內科權威洪傳岳的旁邊,以「醫師娘」的身分暢談養生之道,她曾在談話性節目上呼籲消費者聰明購物:「你要懂得去要求你的supplier,供應商才懂得從源頭去管控品質。」這句話讓人有些時空錯亂,好像誤入一場商務會議,王富美卻說得自然,巧妙融合各領域的知識,這種在各個身分間切換自如的能力,是她花上半世紀習得的功夫之一。
行銷專業
幫寶適爆紅 P&G經典案例
1982年,美商P&G公司(Procter & Gamble,寶鹼公司)剛進入臺灣市場,起初由本土公司代理,兩年後與南僑集團合資成立寶僑家品股份有限公司,王富美就在此時加入P&G,擔任行銷處處長,從豐富的實戰經驗中,累積出扎實的行銷專業。
P&G是國際民生消費用品市場中的佼佼者,自成一套系統化的行銷手法,相較之下,當時本土廣告業者尚未跟上外資企業的腳步,「經過P&G國際化的訓練後,我才開始了解什麼叫作廣告、行銷。」王富美命名的「幫寶適」、「佳美香皂」、「海倫仙度絲」、「好自在」都成為家喻戶曉的經典產品。「當時幫寶適的廣告費用沒有上限,我一年大概花掉9,000萬的廣告費,但是我花費的每一分、每一毫都要說得出理由。」其實在P&G來台前,市面上就充斥幫寶適的水貨,但是王富美不向水貨宣戰,反而幫水貨商宣傳,讓他們向她進貨,打了一場漂亮的勝仗。她將幫寶適鋪貨至全台藥局、雜貨店、超商,還為超過1,000個通路商親自動手製作吊牌,規劃行銷方案,提升商品能見度,促進銷量。
「一年後,臺灣每年40萬名新生兒的83%出院時,小屁股都包著一塊幫寶適,總公司大吃一驚,因為其它國家都只能做到一至兩成,所以美國總部開始派人來臺灣學習,各地的人都跑來找我開會。」王富美成功的行銷策略被編入了P&G的行銷經典案例,她還處理商標、參與商業談判、企業買賣,穿梭於商場上的大小戰場,無役不與。
醫療專業
對岸背回青蒿素 瘧疾患者福音
1992年,兩岸剛剛開放學術交流,王富美與時任陽明大學教務長的洪傳岳一起到中國北京大學訪問,他們結識許多中國頂尖的醫藥研發人才,其中一位是2015年諾貝爾醫學獎得主屠呦呦,她從中國傳統醫學得到靈感,成功地從黃花蒿中萃取可治療瘧疾的青蒿素。
洪傳岳與王富美十分肯定青蒿素的醫療價值,發表了多篇投書、論文,而臺灣雖然在1965年就被列入瘧疾根除地區,每年仍然有約300位瘧疾患者,必須找到可在一周內治癒瘧疾的特效藥。熱帶醫學學者謝獻臣召開了小組商討對策,邀請具備藥業經驗的王富美尋找瘧疾藥物,「我們在全世界找了七種藥物,放在幾個重點醫院備用,這幾種藥都是我飛到比利時、澳洲、荷蘭、德國、瑞士、新加坡一一商談得來的,但是讓我最感動的還是青蒿素。」
1998年,王富美至中國拜訪屠呦呦,向她說明事情原委,再一同趕赴桂林製藥,取得青蒿素。「後來我每年都到中國做出6,000顆膠囊、600 支針劑,回到北京後,我把藥背在身上,從北京到深圳,從深圳坐船到香港,取得進口藥品許可證,然後再回臺灣。」王富美拿著全台唯一的中國藥品特許進口證,把青蒿素全數交給疾病管制局。「看到瘧疾患者從每年約300位變成只剩30位,這讓我很欣慰,我很樂意為他們奔走努力。」
王富美小檔案
現職:台灣生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學歷:臺北醫學大學藥學系
經歷:
漢鼎生技管理顧問公司總經理
健亞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及監察人
臺灣傑出女企業家協會副會長
寶僑家品(P&G)行銷處處長兼總經理
華納蘭伯特藥廠產品經理
臺北醫學院附設醫院總藥師
大亞藥廠廠長
著作:
醫生娘不藏私的養生秘方
你也可以年薪千萬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名醫與疾病的對話/接連抗癌 光肝癌就開刀20次!靠3件事挺過5癌症
醫病平台/人生如戲,戲夢醫生
「白袍VS.白衣」醫師與護理師同穿一身白,相互扶持成為守護病人的好夥伴
醫病平台/早安,熱血醫師!
醫病平台/ 大型危機時癲癇病人的照護
醫病平台/ 共體時艱,期待明天
醫病平台/ 疫情下的醫病關係與溝通
醫病平台/新型菸品的危害——如何察覺孩子使用電子煙?
名醫與疾病的對話/看診、手術、演講…忙到文明病上身 改變3個生活習慣釋放身心靈壓力
醫病平台/新世代的菸草戰爭——誤信加熱菸安全,「升高健康風險,更難抗拒菸癮」
醫病平台/吸菸與健康危害
醫病平台/ 說服不想開刀的病人——病人自主與醫師責任
醫病平台/ 給予醫療建議與尊重病人自主之拿捏
醫病平台/ 如何在臨床實習重溫醫學人文教育
醫病平台/放射線對頭頸癌病人吞嚥的影響
名醫與疾病的對話/一張畢業照開啟減重人生 瘦到父母差點認不出
醫病平台/鼻咽癌化療衛教
醫病平台/胃造口與我
醫病平台/發現新生命是病人和醫生共同的生命故事
醫病平台/教我人生的病人
醫病平台/讓我投入自閉症無法自拔的一群人
醫病平台/催生一座「有溫度的臺灣腦庫」:病友協會的呼聲與期盼
我的經驗/撲克臉、小碎步…38歲護理師罹巴金森病,漸進式用藥延緩退化
中醫師的愛在偏鄉迴盪 巡迴醫療20年服務兩百多萬人次
醫病平台/臺灣腦庫的挑戰與未來
醫病平台/臺灣腦庫:現況與展望
從病歷彼端 走進他的生命旅程
醫病平台/當您失去老伴之後
醫病平台/緩解病痛:杯子半滿
護理師自費 替洗腎患者送餐
猜你喜歡
現代新孝道/「送你去有專人照顧的地方好不好?」認清能耐 女兒放手媽媽點頭
65歲陳美鳳羞暴「每天都DIY」 超兇肉體養成術大公開!
名醫與疾病的對話/接連抗癌 光肝癌就開刀20次!靠3件事挺過5癌症
疫情輕症流感化 與病毒共存需把握「三大要點」
笑看疫情下的人生/備酒精、漂白水 居隔先環境消毒
職場上聽過最噁心的話 網齊呼:能者多勞、共體時艱
高醫大研究 金銀花、黃耆有助抗新冠
老顧老/雙雙失能 阿公的愛阿嬤的傷
從「眉毛」看健康!專家解析「毛相」:出現6種眉型就得去就醫,小心內分泌已失調
誰來顧老…解開枷鎖 找對的照顧方式
翻轉腳本/照顧腦麻女50年不曾出遊 無人伸援的他們累了
照顧者/雙殺悲歌 55歲的孝子為何走絕路
頭部陣陣抽痛,右耳聽不清楚… 竟是中耳炎引起! 醫師詳解4原因
早餐吃對了嗎?/水果、雞蛋、麵包及豆漿 例行早餐
笑看疫情下的人生/淡然看疫情 防護做好做滿
「白袍VS.白衣」醫師與護理師同穿一身白,相互扶持成為守護病人的好夥伴
笑看疫情下的人生/兒確診爸媽居隔 朋友送餐送快篩
笑看疫情下的人生/太太確診居隔 我臨時學做菜
笑看疫情下的人生/要避免染疫,也要做好染疫準備!退燒藥、血氧機 有備無患
制度漏接…照顧不了 解脫病夫誰之過
科學實證「午睡」有3個好處:提升記憶力、還能降低這種疾病的罹患風險
健保部分負擔「新制」原訂5月15日上路 衛福部正式發函註銷
脫線離世!享耆壽90歲「佛祖召喚我了」 誤信友人偏方喝草藥 4年前開始洗腎
專家籲65歲以上每年做防跌篩檢 3問題中1項即跌倒高風險族群
止痛藥不含阿斯匹靈不傷胃是真的嗎?醫師提醒飯後忘了吃用這1招
李伯璋:部分負擔及早上路 有助分級醫療
笑看疫情下的人生/兒女玩黏土彈琴 一家人居隔自娛
笑看疫情下的人生/居家練廚藝 傳照片報平安
笑看疫情下的人生/做好一切防護 保持樂觀心情
防疫新思維該怎麼做?專家傳授7方法建構抗病毒的環境,跟著節氣吃4種抗疫食補
10年近百件 「照顧殺人」如何止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