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兒科12年,看過許多生病的小孩及擔心的家屬,一直以來,我總認為醫師只要負責把病治好,對於病患家屬經常抱怨的住院及醫療環境從來不以為意,直到自己的大女兒感染腸病毒住院,才徹底改變我的觀念。
老大三歲半那年,老二剛滿周歲,家族興高采烈地規畫去日本旅遊,一家七口付了20多萬元旅費,滿心歡喜地打包好行李。就在出發前二天,老大食欲不振,出發前一天發燒到39度,我發現她咽喉有小水泡、潰瘍,是疱疹性咽峽炎,也是腸病毒的典型症狀。
第一關打點滴 我下不了手
這下顧不得期待已久的日本行,家族旅遊緊急取消,損失了旅費,但女兒健康優先。我立刻帶著女兒到醫院住院,但第一關打點滴,就是大考驗。
幫患者打點滴、打針對我來說,再平常不過,但對象是自己的女兒,我怎樣也下不了手,找來住院醫師幫女兒打點滴,因為是第一期腸病毒,除了點滴補充及服用退燒藥水,並沒有再多藥物。
好不容易請好假要出國玩,現在卻變成請假顧小孩,孩子吞嚥食物不舒服,住院期間,我盡量準備果汁、布丁、椰子水、仙草等滑口點心及流質食物,讓孩子補充營養。
因為老二才剛滿周歲,文獻記載,家中第二個染腸病毒的幼兒,病況會更嚴重,老大尚未痊癒之前,姊妹二人都得隔離,我一到家先洗手、洗澡才與孩子接觸。
孩子住院時,我常穿著睡衣在病房外穿梭,遇到病人家屬,他們滿臉驚訝:「醫師你怎麼穿睡衣在醫院跑來跑去?」我只能苦笑答:「現在我也是病患家屬了。」
腸病毒感染約7至10天恢復,女兒住院四天,病況明顯改善,出院回家休養,第一次腸病毒震撼教育,總算落幕。
病房隔音差難睡 「躺過」才懂
以前常聽到病患家屬抱怨病房隔音差、床不好睡,小孩子跟大人都無法好好休息,總不以為意,以為醫師只要把病治好就好,住院及醫療環境都是其次,無法同理家長,直到自己成了家屬。
記得在醫院病房陪孩子的時候,雖然住單人房,與其他病房相比已是相對舒適,但陪病床不好睡,每晚都睡不好。
加上病房隔音不佳,常常聽到病房外孩子哭鬧聲、家長的談話聲,偶爾還有蚊子在耳旁嗡嗡作響,那四天不僅我累,生病的孩子也無法好好休息。
這一遭住院體驗,我總算明白家長抱怨不是沒有道理,環境舒適對病童的恢復相當重要,我終於有了同理心,陸續向院方反映家屬的心聲。
雖然損失日本之旅,但三年後,每個病房都有捕蚊燈,陪病床也逐漸汰換成較舒適的沙發床,病房環境大幅改善,能讓患者安心養病,是最大的收穫。
孩子腸病毒痊癒後,老婆擔心我在醫院看診,容易將病菌帶回家,要求回家第一件事情就是先洗手、洗澡,其他家人返家後也必須先洗手,才能與孩子接觸,避免一不小心讓孩子生病。
因為自己是小兒科醫師,孩子生病多數可掌握狀況,輕微病症建議找住家附近可信賴的家醫科或小兒科,由社區醫師治療,長期也可了解家族病史及家中狀況。我的孩子生病,只要是常見疾病,都是在附近看診,避免舟車勞頓讓孩子更加不適。
■腸病毒小檔案
腸病毐是一群病毐的總稱,包括23型 A群克沙奇病毐、6型B群克沙奇病毐、3型小兒麻痺病毐,31型伊科病毐及68至71型腸病毐,一共有60幾種病毐。
腸病毒由飛沫傳染及接觸傳染、糞口傳染,唾液與呼吸道分泌物在痊癒後3到4周仍可分離出病毒,一般在發病後一周內傳染力最高。
主要症狀有泡疹性咽峽炎、手口足屁症、非特異性紅疹、無菌性腦膜炎、急性出血性結膜炎、心肌炎、腦炎、發燒。
蔡政憲
現職:
●台大醫院雲林分院小兒部主治醫師兼代部主任
●台大醫學院兼任講師
年齡:46歲
出生地:嘉義市
學歷:
●台灣大學醫學系學士
●台大臨床醫學研究所碩士畢業
●台大臨床醫學研究所博士班進修中
專長
●新生兒的生長與發育
●早產兒醫療
●小兒神經發展與評估
興趣:賞鳥、跑步
經歷
●署立台南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
●台大雲林分院小兒科主治醫師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