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焦點/ 杏林.診間

我的經驗/多日便祕不適 就診驚見大腸息肉

年近5旬的外子,因有大腸癌的家族史,故近幾年皆定期在公司的特約醫院做糞便潛血檢查及大腸鏡檢,結果都正常。

去年,外子因多日便祕不適,到附近醫院的腸胃科就診。為了查明便祕的原因,醫師決定為他做大腸鏡檢查。結果查出外子大腸內的升結腸及直腸各有一顆0.7公分、0.3公分疑似和癌症只差一步的腺瘤型息肉。

當我得知外子長大腸息肉時,心裡著實擔心,但醫師說:「息肉在還沒演變成癌症之前,及早發現並用大腸鏡切除就比較不用擔心;但為了防患未然,有家族史的患者,最好能每年定期追蹤較安全。」

外子因無預警發現大腸息肉,所以我也不敢輕忽怠慢;幾天後我也自費做大腸鏡檢,結果檢查出來,竟發現飲食清淡、少外食又無家族史的我,在直腸處也有一顆跟外子同樣大小,疑似高癌化的腺瘤。

幾天後,回門診看病理切片報告,果不其然,外子的升結腸息肉是「管狀絨毛腺瘤」、直腸息肉是「絨毛腺瘤」,而我的直腸息肉是「管狀腺瘤」。當天除了看報告外,醫師也向我們衛教許多關於大腸癌的知識,他說,大腸腺瘤型息肉在台灣現今相當普遍;以他這幾年做檢查的經驗,平均每5人就有1人有此症狀,且息肉生長位置,不再是一般認知的左側高於右側,在右側較遠端的升結腸處也經常被發現。況且腺瘤型息肉如果沒被發現,繼續留在體內,5到10年內很可能會轉成大腸癌。

他還說,台灣現在長大腸息肉的人越來越多且有年輕化趨勢,可能跟近年來食安問題日益嚴重、外食人口數增加,或國人習慣高油、多肉、少蔬果的飲食習慣有關。

經過此事件後,讓我們夫妻倆對預防大腸癌的觀念有了進一步了解。在飲食型態上我們做了許多改變,例如減少外食、少應酬喝酒、養成多喝水、多吃膳食纖維、改以雞肉、魚肉等白肉取代紅肉等。

在健康檢查方面,我們也有一番新的體悟。要求自己每年都要定期做健康檢查,尤其是透過大腸鏡檢查,持續追蹤有無大腸息肉,讓自己的健康多一層保障。


▍提供優質新聞,還需要你的鼓勵,按讚加入《元氣網粉絲團》:

大腸鏡 大腸癌 外食 膳食纖維 大腸息肉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