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台灣睡眠醫學學會統計,全台約有 400 萬人深受失眠困擾,等於每 5 個人就有 1 人長期睡不好。然而,許多人不知道問題根源,其實可能來自被忽視的「睡眠呼吸中止症」(OSA)。衛福部進一步調查顯示,一般成年人約有 15% 出現睡眠呼吸中止症狀,在高齡族群比例更驚人──60 歲以上男性高達 70%、女性也有 56%。
換言之,這不是罕見疾病,而是隨時可能發生在你我身邊的「夜間健康警訊」。但目前仍有大量患者尚未被診斷,是真正的「沉默風險族群」。
睡眠呼吸中止不是「打呼而已」:反覆缺氧、風險全面升高
睡眠呼吸中止症並不是單純的「打呼很大聲」,而是一種會讓身體反覆「缺氧」的睡眠障礙。新光醫院林嘉謨醫師指出,若長期未治療,可能提高高血壓、心臟病、心律不整、腦中風等心血管疾病風險,甚至造成記憶衰退、白天嗜睡,增加交通事故與工作意外發生率。
然而,臨床上仍面臨檢測資源不足的現況──睡眠技師人力有限,睡眠中心的檢測床位更是一位難求,許多民眾可能需要等待數月才能排到檢查。雖然居家睡眠檢測逐漸普及,但因需連接多條導線、操作程序繁複,導致部分患者睡不好、數據不完整。至於重度患者,仍需回到醫院進行完整檢測,造成醫療資源持續緊繃。
科技助力夜間健康:Galaxy Watch8 化身睡眠偵測與風險預警助手
在醫療資源有限、睡眠中心量能不足、檢測門檻仍不低的情況下,智慧穿戴裝置正成為睡眠健康管理的新趨勢。
新光醫院林嘉謨醫師指出,智慧手錶已經不再只是記步工具,而是可以提升民眾對自身睡眠狀況的「病識感」,協助及早掌握呼吸異常與身體警訊,甚至成為醫師初步判斷的重要參考。「像血氧與心律的波動,都能提供醫師更接近真實夜間狀態的資訊。」
Galaxy Watch8 系列內建的 睡眠呼吸中止症偵測功能,已正式通過台灣衛福部醫療器材核准,更新 Samsung Health Monitor App 後,開啟睡眠呼吸中止檢測功能並配戴 Galaxy Watch 入睡,手錶便會自動偵測夜間呼吸狀態。
Galaxy Watch8 會在你睡覺時默默「觀察」你的身體狀態,包括:
• 你的血氧是不是在半夜偷偷下降
• 呼吸有沒有忽快忽慢、甚至突然停住
• 深眠多不多?做夢做多久?
• 你到底睡幾小時,是不是整晚都睡得不安穩
• 心跳有沒有亂跳、體溫有沒有波動
• 打呼聲音多大、什麼時候開始打呼、持續多久
這些數據經由 AI 演算法整合後,能用來 分析是否有中重度睡眠呼吸中止風險,並可長期串接 Samsung Health App 做趨勢追蹤,未來就醫時也能直接提供給專業醫師參考。
Galaxy Watch 的睡眠呼吸中止檢測功能,能協助 22 歲以上成人在 十天內任選兩晚、每晚至少睡滿四小時,就能完成初步篩檢,評估是否有中度至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的風險。對於還沒就醫、卻懷疑自己有睡眠問題的人來說,這是一個快速且無侵入性的自我初步檢測方式,也有助於及早發現異常、及早進一步就醫。
值得注意的是,睡眠呼吸中止偵測功能並非適用所有族群。已確診睡眠呼吸中止症者、心臟或肺部疾病患者、具運動相關疾病者、孕婦,或未滿 22 歲者,目前均不建議使用此功能進行睡眠風險評估。
除了睡眠呼吸中止偵測外,Galaxy Watch 也具備多項 AI 健康管理功能。例如,它會自動給予睡眠評分,分析睡眠深度與週期,並記錄夜間打呼狀況;透過電子睡眠教練則可提供個人化的就寢時間與習慣調整建議。睡眠期間手錶也會同步偵測血管負荷,掌握心血管壓力變化。
林嘉謨醫師提醒,日常生活習慣其實在睡眠呼吸中止的預防與改善上扮演關鍵角色。包括維持適當體重、避免過量飲酒或依賴安眠藥、保持規律的就寢時間,每晚至少睡滿 5 至 6 小時,並維持乾淨、舒適、無過敏原的睡眠環境,都是降低發生風險的重要方式。
但若已出現夜間頻尿、睡覺時常驚醒、難以維持睡眠品質,或白天出現嗜睡、注意力不集中、早上起床頭痛、口乾舌燥、記憶力下降等狀況,則建議民眾不要輕忽,應盡早就醫,接受進一步睡眠評估。
當睡眠不再只是「睡多久」,而是「睡得好不好」,夜間健康監測的重要性不可忽視。善用科技,就能讓健康管理更主動、更精準。
想了解更多:https://pse.is/8d2n8m
‧單身男和父母同住「40歲存到800萬」外甥一句話讓他懷疑人生
‧82歲女醫靠一碗無鹽蔬菜湯「不吃藥降血壓」要領是把湯當藥喝
‧冬天窗戶滿滿水氣擦不完?塗上一層常見家用品 逾1個月不結露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