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看更多

大家都在看

看更多

疾病百科

看更多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焦點/ 元氣新聞

別讓「假健康資訊」害了真性命 專家授3招防範AI假醫師影片

示意圖。
示意圖。
圖/ingimage

聽健康

00:00/00:00

近期網路上出現大量由AI生成的假醫師影片,冒充專業人士散播錯誤健康建議。台灣營養基金會董事吳映蓉博士提醒,若誤信「膽固醇高千萬不要吃藥」等言論,恐造成嚴重健康風險。

吳映蓉表示,朋友傳來一支自稱「資深醫師」的影片,內容勸人停用降膽固醇藥物,但她查遍網路找不到該醫師,懷疑是AI生成假人。而朋友看完影片就停藥,差點釀禍。她呼籲幫長輩把關,確認講者是否為有執照的專業人士。

根據資深主播鄭凱云上傳的一支影片,辨識AI假影片有3大重點:

1.嘴巴動、身體不動——AI影像僵硬不自然。

2.頻道短期大量上傳影片——疑為AI內容農場。

3.出現免責聲明——標示「僅供參考」「不保證正確」常為假帳號。

AI影片常「誇大、造假、虛構」

根據台灣事實查核中心指出,AI健康影片多以聳動標題吸引點閱,例如「吃這3種蔬菜毀掉關節」。另外,講者經常自稱名校醫師、引用知名研究,實際卻查無資料。內容常出現「說法含糊」、「情節不自然」等特徵。

陽明交大助理教授林宥成受訪時表示,「有關聯不等於有因果」,醫學研究需謹慎解讀。郵政醫院營養師黃淑惠也說,AI影片常誇大單一成分效果。台大助理教授黃柏堯補充,這類影片傾向提供「快速解方」,導致民眾忽視專業建議,甚至延誤就醫。

專家提醒,看健康影片前記得:

1.查證講者背景:確認是否為真實專業人士。

2.觀察畫面自然度:動作僵硬可能是AI生成。

3.誇大說法勿輕信:謹慎轉傳、求證再相信。

【資料來源】

臉書粉專:吳映蓉博士營養天地

臉書粉專:鄭凱云

AI生成健康影片爆量!真假難辨成公衛隱憂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