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魚油和魚肝油不一樣,你知道嗎?專家告訴你哪些人不建議吃

最新文章

看更多

大家都在看

看更多

疾病百科

看更多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焦點/ 元氣新聞

62歲男下體有異狀太相信「Google醫生」最終慘罹癌、陰莖被切除

男子太相信「Google 醫生」誤判病情,最後陰莖被迫部分切除。(圖取自╱123RF)
男子太相信「Google 醫生」誤判病情,最後陰莖被迫部分切除。(圖取自╱123RF)

聽健康

00:00/00:00

英國一名62歲男子提醒男性千萬不要忽視私密部位異常。原本只是一個小小的白點,他以為只是一般疣狀物,靠著上網搜尋自診,結果14個月後惡化成「像花椰菜一樣的潰爛腫塊」。最終醫師診斷為陰莖癌,不得不進行部分切除手術。

自診誤判成疣 拖延導致病情惡化

來自英國彼得伯勒的羅賓赫農(Robin Hernon)在2023年8月發現陰莖上出現白點,於是上網Google搜尋,認為只是一般性疣。然而到了2024年10月,白點竟擴大成滲液的巨大腫塊。當他終於打電話諮詢家庭醫師後,被轉介至性健康門診。

「醫師一開始以為是疣,建議冷凍治療,直到另一位醫師檢查後,立即要我轉院」羅賓回憶。最終,他在諾里奇大學醫院(Norfolk and Norwich University Hospital)接受進一步檢查,被確診為陰莖癌

「為了家人,我願意切除」

聽到診斷的當下,羅賓表示,他只想活下去。「醫師說是陰莖癌,我立刻回:那就切掉吧。我還想看我的孫子長大,請把癌症切乾淨。」他於6月25日接受部分切除手術(partial penectomy),8月獲知癌細胞已被完全清除,目前需每四個月回診追蹤。羅賓形容手術後的陰莖就像縮小版,但器官仍能正常排尿。

「別害羞,該看醫生就看」

羅賓坦言,最初因害怕、尷尬,加上妻子當時也面臨家中壞消息,他選擇隱瞞病情。「坐著會痛,孫子在我腿上跳,我都裝沒事。內心其實很煎熬。」他強調,男人最容易犯的錯誤,就是不願就醫。「如果哪裡不對勁,一定要去看醫生。即使最後證明沒事,也比錯過時機好。別害怕,也別覺得丟臉。」

陰莖癌雖罕見,但不可輕忽

根據英國國民保健署(NHS),陰莖癌屬罕見癌症,多發於50歲以上男性,主要發生在龜頭或包皮部位。常見症狀包括四週內未癒合的潰瘍或腫塊;陰莖或包皮出血、異味分泌物;包皮難以翻開(包莖);皮膚顏色改變或持續紅疹。若能早期發現,多數病例可用外用藥膏或雷射治療;若延誤,則需外科手術。約一半病例與人類乳突病毒(HPV)感染有關。

醫師提醒:異常莫拖延

專家建議,男性若發現私密部位有不明白點、潰爛或異味,應立即就醫檢查。透過早期診斷與治療,絕大多數患者都能獲得良好控制。

陰莖癌 外科手術 冷凍治療 腫塊 包皮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