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看更多

大家都在看

看更多

疾病百科

看更多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焦點/ 元氣新聞

擺脫長女病拒代代相傳 張慧慈揭開跨世代隱形枷鎖 改寫母女關係

張慧慈(右)和母親(左)都是從小承擔許多責任長女。近年因為張慧慈的覺醒,母親的勇於道歉,母女一起解開了長女病的枷鎖。記者許正宏/攝影
張慧慈(右)和母親(左)都是從小承擔許多責任長女。近年因為張慧慈的覺醒,母親的勇於道歉,母女一起解開了長女病的枷鎖。記者許正宏/攝影

聽健康

00:00/00:00

現年卅七歲的張慧慈,七年前在職場被霸凌後開始諮商,並用社會學的眼睛審視自己的成長與家庭,才驚覺自己深受「長女病」影響。

張慧慈解釋,「長女病」指家庭中長女或具長女特質女性,因社會與家庭期待,無法拒絕各種責任、甚至主動承擔多重壓力。自我犧牲的性格反映在生命各階段—從孩提時就當小媽媽照顧弟妹、入職後變「社畜」接下不屬於自己的工作、在原生家庭照顧年老父母、婚後成為媳婦照顧者的角色。

力抗家族 捍衛媽媽權益

小時候,張慧慈因為是長女,常被忙碌的母親託付各種重責,還會因弟妹頑皮遭打,心有不平。她在這份理所當然的責任下長大,漸漸發現身為長女的女性,無論是媽媽或大姑姑,都背負照顧的責任。大姑姑婚後從長女成為長媳,一輩子都在照顧人,大姑姑需照顧公公,背著他上下樓,還要應付沒出錢出力的親友指責,最後公公因摔倒過世,被婆家親戚認定是「殺人凶手」。張慧慈的阿姨也有相仿的故事,被婆婆的兒女說:「是妳害死我媽。」

長輩故事的前車之鑑,給了還年輕的張慧慈一身憨膽。因此,在阿公要進入長照前,她堅決反對媽媽被當成主要照顧者,她主張請專業的看護,或是送入安養院。

那場討論中,爸爸沉默、媽媽不敢發言,姑姑們雖然很生氣,但是也不願意回家照顧,最後阿公進了安養院。後來阿公在安養院過世,姑姑們指著張慧慈的鼻子罵:「是妳害死阿公的!」

「整件事,我從來沒有後悔。」張慧慈說,如果當時沒有堅持讓媽媽從長照阿公這件事中脫離,或許大家至今還深陷其中,也或許,後來要參加的,不會只是阿公的葬禮。

多年之後,張慧慈跟母親聊起這件事,媽媽坦承,當時雖然不情願,卻覺得那是自己的責任,她甚至為了照顧阿公,辭掉原來工廠工作,去學做蔥油餅,就是為了有更彈性的時間照顧,所以當張慧慈捍衛母親權益和姑姑大吵時,媽媽甚至覺得「女兒不必那麼凶啊」。但如今,媽媽總會在跟朋友聊到這段往事時說:「我女兒做的很對。」

張慧慈(最左者)從小就必須照顧弟弟妹妹。圖/張慧慈提供
張慧慈(最左者)從小就必須照顧弟弟妹妹。圖/張慧慈提供

敞開心房 母女一起療癒

張慧慈觀察,長照責任在不同世代有明顯差異,上一代女性多默默承擔,少有怨言;現代女性開始意識到分工與自我權益,但仍難完全脫離社會及家庭的期待。

接受諮商後的張慧慈將身為長女的心情跟媽媽討論,她說,即使逼不得已,母親也不應讓她承受過度的責任,她認為一句道歉是必要的。媽媽說,自己當時的做法也受到外婆的影響,但她知道那樣「不對」,於是向張慧慈道歉。

張慧慈和母親都是長女,曾經因為長女病的世襲,擁有不健康的母女關係。但這幾年,她認識長女病的宿命輪迴,找出斷點,試圖改變慣性、改變母親的人生;回到家庭,她覺察其影響並勇於表達感受、提出需求,媽媽也勇敢承認錯誤。這讓她們母女一起改寫了長女病總是「代代相殘」的劇本。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