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看更多

大家都在看

看更多

疾病百科

看更多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焦點/ 元氣新聞

高血壓是慢病共同危險因子 量血壓要正確 錯誤手法一次看

國健署與台灣高血壓學會呼籲,18歲以上民眾應一年一次「722」在家量血壓。記者廖靜清/攝影
國健署與台灣高血壓學會呼籲,18歲以上民眾應一年一次「722」在家量血壓。記者廖靜清/攝影

聽健康

00:00/00:00

國人十大死因統計,「高血壓性疾病」位居第六,但高血壓也是心血管疾病、腦中風、糖尿病、腎臟病等慢性病的共同危險因子。國健署呼籲,18歲以上民眾每年至少要以「722原則」量一次血壓,掌握身體健康數值,才不會血壓驟升造成血管破裂。

根據衛福部公布的113年十大死因,高血壓性疾病標準化死亡率由112年的16.5%下降到113年的16%,是近年首見稍降。國健署長吳昭軍表示,國人對血壓控制與慢性病預防的努力開始展現成效,但是高血壓年齡層逐年下降,除了改善不良生活習慣及飲食模式,更要建立自我健康管理意識。

吳昭軍指出,定期量血壓可以避免心血管疾病、腦中風、糖尿病、腎臟病的風險,血管型失智症也與高血壓息息相關。「血壓穩定」是身體健康第一要件,對健康照護具有高成本效應,只要在家裡或社區建置的血壓量測站,並記錄血壓數值透過「健康存摺」APP管理,隨時了解血壓變化趨勢。

台灣的高血壓盛行率逐年攀升,衛福部2017至2020年統計,18歲以上國人高血壓盛行率已達26.8%,約每4人就有一人罹患高血壓。國健署慢性疾病防治組組長吳建遠指出,影響血壓值的因素眾多,包括情緒、飲食、運動、壓力、藥物甚至氣候及溫度等,所以「如何正確量血壓」非常重要。

吳建遠說,民眾量血壓的方式千奇百怪,常見的錯誤方式,包括壓脈綁帶位置相反、手未與心臟同高或未平貼桌面、上半身未靠椅背、腳未平貼地面,這些姿勢都會影響測量的血壓正確值。而有些人進入醫療院所時,常常血壓會不自主升高,即「白袍高血壓」效應,還是以在家裡量到的為準。

吳建遠說強調,遵循「722原則」測得的血壓值較貼近實際值。722原則指「7」連續七天量測、「2」早上起床後、晚上睡覺前各量一次、「2」每次量2遍,取其平均值。

國健署也發展「安心血壓站」認可機制,鼓勵各場域血壓的量測服務兼顧設備、環境與量測說明,去年已布建1500個點,今年會努力讓這1500個點符合檢核表,取得安心血壓站標誌。

如何正確量血壓?

1.測量前不菸酒咖啡

2.穿著輕便服裝,不捲起衣袖。

3.不憋尿,尿液會刺激交感神經,導致血壓升高。

4.休息5分鐘再量,避免因活動或情緒緊張影響測量結果。

國健署結合賣場、金融機構、便利超商、社區據點等,在全台布建1500個「安心血壓站」。記者廖靜清/攝影
國健署結合賣場、金融機構、便利超商、社區據點等,在全台布建1500個「安心血壓站」。記者廖靜清/攝影
高血壓是心血管疾病、腦中風、糖尿病、腎臟病等慢性病的共同危險因子。圖/國健署提供
高血壓是心血管疾病、腦中風、糖尿病、腎臟病等慢性病的共同危險因子。圖/國健署提供
閾健署說明如何正確量血壓。圖/國健署提供
閾健署說明如何正確量血壓。圖/國健署提供
國健署表示,常見錯誤量血壓方式包括壓脈綁帶位置相反、手未與心臟同高或未平貼桌面、上半身未靠椅背、腳未平貼地面,這些姿勢都會影響血壓正確值。圖/國健署提供
國健署表示,常見錯誤量血壓方式包括壓脈綁帶位置相反、手未與心臟同高或未平貼桌面、上半身未靠椅背、腳未平貼地面,這些姿勢都會影響血壓正確值。圖/國健署提供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