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看更多

大家都在看

看更多

疾病百科

看更多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焦點/ 元氣新聞

【照顧未來】中年投身長照 他們重啟人生

王如萍(右)原在家照顧公婆,擔任居服員找回人生方向。記者蘇健忠/攝影
王如萍(右)原在家照顧公婆,擔任居服員找回人生方向。記者蘇健忠/攝影

聽健康

00:00/00:00

高齡化浪潮來勢洶洶,長照不只是社會的挑戰,更是職涯的機會。有人在照顧中重啟人生,有人把彈性工時做出職場第二春,當市場穩定成長,這個工作也不再只是備案,而是未來。

中午十二點,居服員王如萍拎著便當走進個案家,動作熟稔地將飯菜剪細,耐心餵食,餐後她正清理掉落地面的飯粒,一陣水聲傳來,個案已經站在沙發上小便,她立刻拿毛巾善後、為對方換上乾淨褲子,原本手足無措的個案,情緒穩定下來。這是王如萍在長照第一線的日常,今年五十八歲的她,擔任居服員六年多,她說,「我唯一會的,就是照顧人。」

王如萍過去從事財務工作,因公婆罹病辭職返家,一照顧就是十五年。孝順的她,假日常陪先生帶著兩老遊遍雙北各大景點,但日復一日的照顧生活逐漸耗損身心,最終讓她病倒,「身為照顧者,我知道每個景點的無障礙廁所在哪裡,卻不知道自己的未來在哪裡?」為了喘口氣,她替公婆申請長照,居服員反倒鼓勵她,何不發揮「照顧強項」重回職場?

衛福部統計一一二年一至十月,居服員達五點六萬人,其中女性居服員以中高齡婦女為主,像王如萍這樣的二度就業者不在少數。規模逾五百四十名居服員的「台灣居護」執行長張宏庠說,五十多歲仍具備良好的工作能力,距離國人平均壽命的八十歲尚有廿多年,這個年紀層多半經歷家庭與社會歷練,這時轉職或再就業,會更清楚自己想要的方向。當初為王如萍面試的主管陳木基,就是另一個例子。

排班有彈性 兼顧工作家庭

陳木基退伍後做過不少工作,最後在長照發展出一片天。記者蘇健忠/攝影
陳木基退伍後做過不少工作,最後在長照發展出一片天。記者蘇健忠/攝影

現年五十九歲的陳木基,目前在台灣居護擔任處長一職。他原為軍職,中校退伍後,回南投照顧罹患胃癌的父親近一年,再次投入職場,做過中央餐廚幫廚,擔任過領隊,每月出團廿多天,也做過月休四天的公車駕駛,然而,他必須經常往返台北和南投,加上年幼子女需要陪伴,工作與家庭難以兼顧,剛好軍中同袍在台灣居護做居服員,「他說時間彈性,假日可以不排班,很適合我當時的狀況。」

有些女性個案會拒絕男性居服員,陳木基的第一個個案是中風多次的阿嬤,原本也不要他,但其他女性居服員都被阿嬤打退票,只好勉為其難接受,沒想到他成為服務阿嬤最久的居服員,「阿嬤比較喜歡碎碎念,我媽也很會念,我習慣了,所以我們相處融洽。」

陳木基一做就是六年多,曾有個案要自己兒子辭職,跟著他做居服員,後來連女兒、女婿都加入行列,而他從居服員一路受提拔為組長、督導、區主任,如今已是處長,現在負責新北市新莊、板橋、土城一帶的業務,管理二百多名居服員。當初只想要一份時間彈性的工作,沒想到長照卻成為陳木基退伍後嶄露頭角的新舞台。

公婆的禮物 助她主控人生

對二度就業的王如萍來說也是如此,目前每月服務時數超過平均的一四○到一五○小時,忙得不亦樂乎。她說,以前只能仰賴先生給家用,伸手要錢就覺得人生掌握在別人手上,現在她把主控權找回來了,憶及過往,她充滿感激,「我能從事這一行,是公婆給的禮物,他們用自己生命衰弱的過程,讓我學習何謂照顧。」如今,照顧不再只是責任,而是她重新出發的力量與價值所在。

數位版看這裡

中年轉職 照顧變職志

唯一會的是照顧人 財務、中校50歲轉行居服員重啟人生

從家庭照顧者到專業居服員,二度就業的王如萍與軍職退伍的陳木基,都在五十來歲的年紀讓人生轉個彎,走進長照現場。來看他們如何用一雙手、一份心,把照顧變成職志,也為自己的人生下半場找到新的方向。

來測退休力

百歲世代來臨,以工作和年齡為界線的退休觀念受到挑戰,面對比想像中還要長的人生下半場,必須及早準備。

聯合報推出「六種動物測退休力」,透過AI演算,整理出六種退休準備的樣態,並提出對應代表動物。歡迎填寫作答,評量您的退休準備是哪一種代表動物,了解自己的優勢與不足;為退休準備和老後打算是持續的過程,建議至少每年檢驗一次,為人生下半場超前部署。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