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58歲家庭主婦拒照顧婆婆全丟給丈夫「白白損失百萬遺產」悲慘下場曝光

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焦點/ 元氣新聞

【熟齡保單】老後醫療 小心保險3誤區

​從保額和保費的對價關係換算,醫療險的確較實支實付險不討喜。所以有些保戶會採取「減額繳清」方式,只為了保留實支險。本報資料照片
​從保額和保費的對價關係換算,醫療險的確較實支實付險不討喜。所以有些保戶會採取「減額繳清」方式,只為了保留實支險。本報資料照片

聽健康

00:00/00:00

小敏的爸爸癌症開刀住院後要請保險費用,才發現父親的「終身醫療險」,附約實支實付只到七十五歲,原來終身醫療不是終身保障!阿芳繳完二十年的醫療險保費後,第二十一年收到附約帳單還以為被騙,撥電話問才知道附約是一年一約。

多數人以為,台灣有全民健保,加上年輕時投保的終身醫療險,就足以面對此生,甚至退休後的醫療需求。國泰人壽副總鄭紹鍇指出,這些都是人生到中老年階段常見的迷思,他進一步指出國人在醫療險最常見的三個迷思,包括:一、買了終身醫療險,此生醫療就有完整的保障;二、全民健保足以因應老後醫療需求;三、認為年紀愈大,購買保險CP值偏低,或較難承保。

多數實支附約只到75歲

迷思破解一:多數實支附約只到七十五歲、年輕時的舊保單保額不夠。每年都要檢視,才能完整保障。

鄭紹鍇指出,大多數民眾在保險規畫時,都仰賴專家顧問推薦,實際上並不清楚保障內容涵蓋的範圍,例如有些疾病並未涵蓋在保障範圍內,但民眾卻不知情,甚至認為只要規畫到終身醫療保險都有買,就足夠支應醫療支出風險。

除了平均餘命增加對保險給付構成挑戰,鄭紹鍇指出,醫療通膨也帶來相當大影響,這兩大因素,使舊有保單的保障年期或保額,若未與時俱進,如早期實支附約保障只到七十五歲,或是保障額度範圍很陽春,就會讓民眾面臨甚至無法理賠的窘境。

每年定期檢視調整保單

他建議,每年仍要定期檢視與調整保單,並依據個人健康狀況、家庭結構、財務能力及實際需求等,在重大傷病險、癌症險、長照險等不同險種之間靈活搭配,才能真正達到保障的效果。

健保難保障新藥新療法

迷思破解二:健保僅提供基礎保障,癌症藥物或新型療法自費負擔大。

鄭紹鍇提醒,全民健保僅提供基礎醫療保障,而且健保給付範圍及額度往往有限,若要享有更好的醫療品質,舉例來說,像是副作用較低的藥物,或恢復效果較佳的先進手術及新型療法等項目,皆需自費負擔,費用更高達數十萬至百萬元,若無投保醫療險,也沒有積蓄因應,會面臨龐大經濟壓力。

樂齡醫療險填保障缺口

迷思破解三:「樂齡專屬醫療保險」可填補保障缺口。

許多中高齡者認為此階段保費高昂,購買醫療險不划算,或常因體況自然衰弱或患有疾病導致投保困難,因此中老年者此時想加買保險時,常會有心理障礙。鄭紹鍇釐清,中高齡族群並非沒有商品可選,仍可選擇現在業者推出的「樂齡專屬醫療保險」來填補保障缺口,此類保險通常採核保條件適度放寬設計,尤其隨著年齡增長,罹病風險及醫療需求不斷攀升,正是保險發揮作用的時機,倘若發現保險有缺口,仍要及時設法來補強保險的防護網。

在他看來,晚年購買保險不僅是多一層保障,更是對自己及家人的責任。他提醒,進行保單定期檢視時,保障範圍、保障年期與保障額度(保額)是否足以因應未來風險,將是檢視保單的三大重點。

數位版看這裡

留心醫療險誤區

終身醫療險非終身保障!熟齡保單怎下手 3大誤區不可犯

許多人在評估人生下半場的花費時以為,退休後生活變得簡單,若物欲不高,花費會大大降低,卻忽略了中老年的身體退化,這個時期需要的醫療相關支出會比年輕時更多。年輕時,以為全民健保加上醫療險就足以照顧我們的老後健康,但中老年真的要用到時發現根本不是如此。醫療險到底有哪些應該留意的「誤區」?進數位版看專家建議。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