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頸癌病患若接受放射治療(俗稱電療),一旦產生嚴重放射性皮膚炎、嚴重口腔黏膜炎,往往連吃東西都有困難,病患家屬照顧上備感艱辛。自從大林慈濟醫院放射腫瘤科團隊運用「全流程多職類共同照護」、「自動即時警示資訊系統」等多項智慧醫療策略,該院頭頸癌嚴重口腔黏膜炎的發生比率下降到5.5%,嚴重放射皮膚炎比率為3.3%,遠低於其他大醫院動輒10%、20%、30%以上數據,病患對於醫療團隊的細心、貼心,也致上滿滿謝意。
全院全流程、多職類團隊合作,病患更安心。
大林慈濟醫院放射腫瘤科主任洪世凱指出,這是所有團隊努力的成果,證明透過智慧醫療、AI等系統性解決方案,有機會讓病患、醫護所遭遇的問題迎刃而解,並擁有更好的醫療、工作品質。
以頭頸癌治療為例,病患在接受治療前,護理師就會開始衛教,請病患先做好一些準備,療程開始後,醫療團隊每天為病患進行生理監測,每周也會有營養、體重監控與治療副作用評估。對於傷口照護,除了護理師無微不至地關心、回報,也會定期衛教,並督促病患回診、追蹤,在全院全流程、多職類的共同照護下,因而創下傲人成績。
自行研發全流程資訊化系統,降低誤差、醫護更省力。
目前全台有92家醫院設有放射腫瘤科,但只有29家有導入資訊化系統。大林慈濟醫院為創新領頭羊之一,談起智慧醫療、資訊化系統的導入,洪世凱分享,早在十年前,便開始將資訊化系統導入放射治療,現在結合智慧化、AI設計,功能更進步,也更為完整。最初導入原因在於,儀器資訊系統與醫院資訊系統「互不相容」,在缺乏整合的情況下,很容易因書寫錯誤、交班遺漏、無法即時監控而導致工作效率低落,且出現醫糾、溝通落差的風險也會增加。
舉例來說,癌症病患若白血球指數過低,便無法接受放療,當資訊無法即時監控、整合、流通,可能就會對病患產生重大危害。為了解決這些難題,洪世凱與該院團隊自行研發「全流程資訊化系統」,並建構治療放療平台,希望讓所有醫療、行政流程誤差降到最低,醫護工作更省力。
導入資訊化系統,效率、精確度皆大幅提升。
洪世凱解釋,以放射治療劑量為例,若出現1%誤差,相當於病患多照一萬張胸部X光,輻射暴露風險大增,這代表除了硬體,軟體與流程的監控、整合程度,也都是關鍵環節。
過去,每位放射治療病人都有一份放射治療紀錄本,50位病人就有50本紀錄,治療或是門診追蹤時,都需要這些紙本記錄到處行走、交接,常工作到精疲力竭,甚至常需要加班,醫療團隊花在人工書寫放射治療明細的時間,每月高達708分鐘,為11.8小時。
自從資訊化系統導入後,透過系統擇取、資訊整合,同樣工作只要0.5分鐘,也就是30秒即可完成。此外,病人治療結束後,按下一鍵即可輸出所有電子化放射治療病歷,無論是精確度、正確性或工作效率,皆明顯提升。
申請三項國家專利,已有多家醫院使用此系統。
目前,這套「智慧放療平台」已申請三項國家專利,並已發表上百篇相關研究論文,更進行商業技術轉移,現在有14間非慈濟體系醫院正在使用這套系統,其發展演化歷經「創建E化平台」、「系統全面擴展」至「進化導入AI」,並有自動防呆、防錯設計、醫囑內容更完整,且可根據各院需要量客製化功能選單,不僅使用率高,全台市占率達六成,也獲得五項國家級認證與許多獎項的肯定。
洪世凱希望未來可以透過智慧醫療系統的優化、研發,幫助醫護、病患解決更多問題,讓每一個專案計畫,都能產生更大價值,不僅進一步守護病患安全,也讓病患、醫護對讓醫療品質的提升更有感、更安心。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