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焦點/ 元氣新聞

為什麼顧關節產品吃了總是無感?有沒有『硫酸鹽葡萄糖胺』是關鍵!

退化性關節炎,又讓您行動卡卡或是感到疼痛不適了嗎?而您每天服用的顧關節產品為什麼總是無法感受到效果呢?

因為市面上宣稱顧關節的產品大多都是「食品」。「食品」與「藥品」最大的差異在於:「食品」的產品主要是為食用者補充營養素,無足夠的文獻支持效用;而「藥品」是經過嚴謹的科學試驗,證實安全且含有可對「症」發揮作用的成分『硫酸鹽葡萄糖胺』1;簡單來說,目前市面上標榜顧關節的產品,唯有含『硫酸鹽葡萄糖胺』才屬於「藥品」。因此,想有效改善退化性骨關節炎的症狀,關鍵是您吃的產品有沒有含有『硫酸鹽葡萄糖胺』成分。

回顧140篇退化性關節炎論文 再次證明『硫酸鹽葡萄糖胺』的醫療級地位

以2020年12月發表於《肌肉骨骼疾病治療進展》期刊之全面性療效回顧研究「硫酸鹽葡萄糖胺:健康效應的綜述性評估」2為例,該篇研究是綜合過去140篇相關論文、超過21項研究結果的探討,最終證明顧關節產品的成分『硫酸鹽葡萄糖胺』每日使用1,500毫克劑量,對於退化性膝關節炎族群可產生積極影響,。

含有經臨床反覆驗證其效果和安全性的主成分『硫酸鹽葡萄糖胺』,才能宣稱對退化性骨關節具有緩解疼痛、抑制退化和幫助復原等訴求,這是「食品級」所無法宣稱的。圖/shutterstock
含有經臨床反覆驗證其效果和安全性的主成分『硫酸鹽葡萄糖胺』,才能宣稱對退化性骨關節具有緩解疼痛、抑制退化和幫助復原等訴求,這是「食品級」所無法宣稱的。圖/shutterstock

然而,『硫酸鹽葡萄糖胺』能為退化性關節炎帶來哪些積極的影響呢?

(1)軟骨組織會耗損,可適時復原關節軟骨
比方說,每當跑步或爬樓梯時,膝關節都會承受不小的衝擊和壓力,此時軟骨組織扮演了關鍵的緩衝角色,能讓骨頭不致於產生嚴重的摩擦與碰撞3;只是,軟骨組織會隨著使用時間或受力不當而逐漸耗損,需要適時補充『硫酸鹽葡萄糖胺』,因為『硫酸鹽葡萄糖胺』可促進黏多醣合成,而黏多醣是軟骨組織的主要成分4,將有助於復原關節軟骨。

(2)透過潤滑作用,降低關節疼痛與炎症的發生率
人在活動時,除了仰賴軟骨緩衝,還應隨時添加潤滑油,以減少關節的磨損,進而降低疼痛和炎症的發生率;所謂的潤滑油,指的是包覆於關節周圍的滑囊液,而『硫酸鹽葡萄糖胺』有助於改善滑囊液的黏性和增加滑囊液的產生,可藉以維持關節的潤滑度。5

(3)抑制關節退化,改善關節機能
關節機能涵蓋活動力、靈活度、穩定性和持續進行活動的耐久性等面向;換句話說,『硫酸鹽葡萄糖胺』既可復原關節軟骨,還能產生潤滑作用,故能帶來抑制關節退化並具復原作用、減少關節疼痛和改善關節機能等裨益6

推翻你對『硫酸鹽葡萄糖胺』的2謬誤
只是,許多消費者對含有『硫酸鹽葡萄糖胺』的顧關節產品有些不正確的誤解,以下是最常見與事實不符的2大謬誤:

謬誤1、『硫酸鹽葡萄糖胺』,吃了也沒用!?
近來,坊間流傳:「『硫酸鹽葡萄糖胺』,吃了也沒用!?」但事實並非如此!除了上述提及的回顧研究,還有眾多研究支持『硫酸鹽葡萄糖胺』的臨床實證。

例如:2019年刊登於《國際風濕病期刊》的研究論文「結晶型硫酸鹽葡萄糖胺與其他葡萄糖胺的區別」發現,每天服用1,500毫克的『硫酸鹽葡萄糖胺』是優化骨關節炎治療的合理選擇,因其能緩解退化性關節炎的疼痛並發揮較為持久的影響7

謬誤2、不是標榜含有葡萄糖胺的產品,都對退化性關節炎有效!
民眾以為只要含有「葡萄糖胺」的保健產品都對退化性關節炎有效;殊不知,市面上產品含葡萄糖胺類成分主要有3種,但根據衛福部指出對退化性關節炎有療效的,唯有『硫酸鹽葡萄糖胺』且屬於「醫師藥師藥劑生指示藥品」,因此民眾在購買前應仔細諮詢專業醫師和藥師,並遵循指示使用1。

含有『硫酸鹽葡萄糖胺』,才是退化性關節炎的醫療級照護方案
總體而言,希望照護退化性關節炎的民眾在選擇顧關節產品時需注意兩點:首先是選擇含有經醫學實證證實其效果的『硫酸鹽葡萄糖胺』,也就是認明「硫酸鹽」,葡萄糖胺保關節;其次,每次的用法用量應遵循仿單,方能針對適應症發揮療效。只要把握這兩點,即使在日常生活中,你與家人都能享有醫療級的退化性關節炎照護方案。

資料來源:
1. 衛生福利部(2008,5月6日),衛生署說明製品含葡萄糖胺成分之管理類別硫酸鹽葡萄糖胺是藥品,鹽酸鹽或不含鹽類的葡萄糖胺是食品維骨力僅為商品名不代表所有含葡萄糖胺成分產品。
https://www.mohw.gov.tw/fp-16-28517-1.html. Accessed on 26 Mar 2023
2. Veronese N. et al. Ther Adv Musculoskelet Dis. 2020 Dec 26;12:1759720X20975927.
3. Zhu J, et al. Elife 2020;9e57656.
4. McCarty MF, O'Keefe JH, DiNicolantonio JJ. J Diet Suppl. 2019;16(2):179-192.
5. Jerosch J. Int J Rheumatol. 2011;2011:969012.
6. Beaudart C, et al. Drugs. 2020 Dec;80(18)1947-1959.
7. SaengnipanthkulS, et al. Int J Rheum Dis. 2019;22(3):376-385.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