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焦點/ 元氣新聞

出血不止命要沒了! 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症控制不如預期怎麼辦?

雙和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莊博雅。圖/莊博雅醫師提供
雙和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莊博雅。圖/莊博雅醫師提供

血小板不明原因減少,可能造成生命危險。80多歲的李阿嬤因腎癌住院、血尿不止,緊急開刀處理後血小板仍持續低迷,做了血液、骨髓檢查後,確診是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症(ITP),開始使用類固醇治療,無奈阿嬤血小板仍低到僅剩幾千,命懸一線。後經過醫師評估,阿嬤符合血小板生成藥物健保給付條件,換藥治療後血小板數值穩定爬升到10幾萬,出血症狀改善、不用時時緊急輸血,病人和家屬才放下心。

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症症狀多元   確診有難度

雙和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莊博雅說,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症是因為免疫系統因不明原因被活化、攻擊自身的血小板,導致血小板數量減少。可能是免疫系統過度反應的原因,包含感染、藥物等。先前新冠疫情時,有些人因為施打疫苗而造成免疫系統過度反應,也出現血小板減少的症狀。

當血小板低於10萬以下,就符合血小板減少症的定義。但莊博雅說,如果沒有出血的風險,可先觀察身體狀況,不用馬上治療。但當血小板數量過低而出現出血傾向,如:身上冒出點狀出血點、莫名的瘀青紫斑、黏膜出血、刷牙血流不止、甚至起血水泡;或是受傷不易止血、女性月經來量多難停等情形,可能都需要趕快處理。

病人剛開始可能沒有意識到這些症狀是血球出問題,隨著症狀表現在皮膚科、牙科、婦產科等流連看診,由醫師協助轉診才確診。

治療藥物選擇多   年長、有共病者用藥應謹慎

莊博雅表示,病人若出現上述症狀,可評估到血液科檢查。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症目前第一線治療用藥是類固醇,多數的病人在適當使用下都有不錯的療效。如果類固醇治療效果不佳,還有第二線的藥物,如免疫抑制劑、單株抗體、血小板生成藥物可使用。

病人常會擔心長期使用類固醇的副作用,莊博雅說,根據美國血液病學會(ASH)於2019 年公佈的免疫性血小板低下症指引,急性期的用藥盡量以6週為限,在時間範圍內慢慢安全減量。但每個病人狀況和對藥物反應不同,有時候治療時間可以拉到2至3個月。不過由於類固醇長期使用可能影響免疫功能、增加感染風險,或產生月亮臉、水牛肩、皮膚變薄、骨質疏鬆等副作用,因此若病人有其他共病或是年長者,要特別謹慎用藥。

響應2023世界紫斑周,莊博雅提醒,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症病人應隨時注意身體狀況,若沒有出血風險、血小板數字沒有太低,可以先觀察,但若出現發燒、感染、流血不止等情況就必須速回門診治療。現在免疫血小板減少症已有很進步的藥物,大多數病人穩定治療都可以維持正常生活。只要保持規律作息、健康飲食、放鬆心情,可以自在與疾病共處。

本衛教訊息由台灣諾華協助提供 TW2309119358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