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施靜茹/台北報導】
醫師質疑:
若整型外科修習婦科學分
就能替人墮胎 合理嗎
衛生署昨天公布美容醫學機構認證措施。最快一個月後,民眾就可在醫美院所看到認證標章。但整形外科界擔心,認證反而是「劣幣逐良幣」。
衛生署表示,民眾做雷射、脈衝光、電波拉皮、注射肉毒桿菌素、玻尿酸等療程前,最好認明綠色標章;做抽脂、隆乳、隆鼻、植髮、雙眼皮、拉皮或削骨手術,認明粉紅色標章,較有保障。
據估計,國內四萬名醫師中,一萬兩千人投入醫美行列;醫美診所近七百家。各醫美相關學會冒出,過去衛生署管不動,糾紛也不斷。衛生署為避免類似狀況,規定醫美院所須登記立案兩年以上,且兩年內沒有違法、廣告誇張或有傷風化等,才可申請認證。
認證採自願,並無強制性,依不同科別,有效期限一到三年。取得認證後,若發生違法情事被裁罰,或醫療疏失經法院判定,得隨時取消認證,衛生署也考慮立法推強制認證。
美容外科醫學會前理事長林靜芸說,原建議衛生署採階段性認證,先開放光電及針劑注射類;美容手術以後再開放申請;現卻形同只要有做醫美的許多科,都能「就地合法」。
另外,衛生署也同意,狐臭、眼、鼻、疤痕整形、一千株以下植髮和一千西西以下抽脂等六項美容手術,泛外科、皮膚科、婦產科、耳鼻喉科、眼科,只要手術紀錄經美容醫學教育訓練聯合委員會核可,且一年內補足一百小時教育課程,就可獲認證。
林靜芸質疑,若整外醫師修得婦產科教育學分後,就可替人墮胎,「這樣合理嗎?」她認為,衛生署應比照國外診所認證,扎實查核人員、設備、感染管控和術後追蹤才對。
‧過世前你該把錢全花光!企業家提「不需存太多退休金」4理由
‧94歲醫生十年未生過病!每天必吃一食物 防感冒、增強抵抗力
‧健康女早餐吃花生醬吐司罹肝癌 營養師曝「優秀蛋白質來源」比堅果還多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