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p.udn.com.tw/upf/health/common/author.png)
中央社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中央社
【中央社╱中央社記者劉嘉泰花蓮縣10日電】
花蓮慈濟醫院成立巴金森治療與研究團隊至今已超過10年,經研究發現深部腦刺激術晶片植入治療,是改善巴金森症病患生活品質最有效的療法。
花蓮慈濟醫院神經外科主治醫師哈鐵木爾,與巴金森治療團隊合作,研究分析深部腦刺激術晶片植入治療的個案後發現,這項治療的持續效果雖然無法讓病患完全恢復健康,但卻是最能改善病患生活品質的療法。
花蓮慈濟醫院治療的巴金森症病患吳舜田今年已60歲,是知名的寶石鑑定專家,他平時喜愛爬山、健行、游泳,但14年前左腳出現疼痛的現象,後來逐漸坐立難安,看遍各大醫院都找不出原因,最後才被診斷出罹患巴金森病。
吳舜田的巴金森症狀逐漸嚴重,服藥量也越來越多,有時症狀發作時,四肢僵硬無法動彈,也無法專心工作,原本經營的寶石鑑定中心被迫歇業。
吳舜田於民國92年時,從媒體得知花蓮慈濟醫院有深部腦刺激術晶片植入療法,轉到慈濟醫院求診,於當年12月完成深部腦刺激術後,相隔約4個月,就已恢復寶石鑑定的工作,家人照顧的壓力也獲得舒緩。
專攻深部腦刺激術的花蓮慈濟醫院神經功能科主任陳新源指出,深部腦刺激術透過晶片植入,以電流控制調節腦內不正常的活動訊息,達到運動症狀的控制,因不會破壞腦部組織,現已逐漸取代燒灼術,成為21世紀治療巴金森病的主流療法。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