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晚報╱記者林進修╱台北報導】
雷射近視矯正手術在台非常普遍,但台灣最早引進這項手術的台北醫學大學眼科兼任教授蔡瑞芳,最近突然宣布,今後不再動這種手術。他表示,因長期觀察發現,不少當年接受雷射手術的患者,十多年後視力明顯下降,研判可能和當年動刀後角膜瓣發炎有關。
蔡瑞芳在國內眼科醫學界頗具份量,20年前擔任林口長庚醫院眼科主任期間,引進當時連美國也還沒進入人體臨床試驗的「準分子雷射層狀角膜成型術」 (LASIK),並完成近500例的人體臨床試驗。近年LASIK也成為近視矯正主流,台灣眼科連鎖診所紛起,近視矯正也成了如醫學美容般的超夯行業。蔡瑞芳的宣布,引起國內眼科醫學界討論,也衝擊近視矯正醫學的市場。
蔡瑞芳表示,LASIK是劃時代的醫學創舉,利用雷射刀將近視病患的角膜環切約四分三圈,掀起上層角膜後,接著以雷射刀切去下層角膜,再將上層角膜覆蓋回去。由於角膜變薄,焦距變短,從外進來的光線就可精準對焦在視網膜上,達到矯正近視的目的。
雖然LASIK具有雷射刀切割精準、近視矯正準確及角膜沒有結疤反應等優點,卻也有術後易出現眩光、夜間視力減退及眼睛乾澀症候群等併發症,因此眼科醫師施術前要慎選合適病人,並主動告知可能併發症。
但十幾二十年過後,一些當年未想到的併發症陸續出現,蔡瑞芳最近就接到十幾例受不了併發症而就診的個案,大多是四、五十歲的中年人,且視力在短時間內明顯減弱,日常生活及工作都大受影響。
突然拋出震撼彈,蔡瑞芳清楚知道此舉可能會擋人財路,甚至引來反彈及攻訐,但他堅持,身為醫者應有責任,既然當年受術患者如今陸續出現未曾料到的併發症,難保未來不會再出現其他併發症。基於醫學良心,也為了病患著想,他只有選擇停開這種手術,不讓傷害擴大。
※延伸閱讀》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