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張嘉芳/台北報導】
生病到底敢不敢給老醫師看診?有民眾認為,應該要看科別,如果是中醫,會找有口碑的老醫師,且「愈老愈好」,即使要三更半夜排隊掛號,也無怨言。
已逝世的中醫師姜通,逾百歲仍在看診,不少政商名流及名人都是他的患者,診所牆上高掛名人致贈匾額。生前儘管年紀一大把,走路卻健步如飛、精神奕奕。他曾透露五十多年沒吃過米,養生秘訣除了多吃蔬菜、多運動,每天還喝三千西西牛奶加好立克,不少人仿效。
家住林口的張小姐說,如果看中醫,反而不敢找太年輕醫師,「老醫師經驗豐富,熟悉各種中藥材」。她很放心老醫師看診及用藥,尤其是有口碑的老醫師,半夜排隊掛號也願意。
不過,若是看西醫,張小姐態度一百八十度大轉變。她認為,西醫得不斷學習新療法、新技術及新觀念,老醫師吸收新知能力可能比不上年輕醫師,一旦醫師年紀超過七十歲,她會避免找他們看病。
台灣社區醫院協會名譽理事長謝文輝,在南投行醫〺多年,非常讚揚老醫師。他說,「老醫師是年輕醫師的典範與楷模」,每次只要看到老醫師年紀這麼大,依舊在南投偏遠鄉鎮服務,就會提醒自己,「老醫師都這麼拚命,年輕人不該喊累。」
謝文輝說,台灣大學前校長陳維昭岳父唐嘉材,九十多歲高齡仍在南投小鎮行醫。懸壺六十年的他曾獲得醫療奉獻獎,當年要領獎時,陳維昭要老丈人提早北上做健康檢查,唐嘉材直到北上當天,仍先看完上午診才出門,醫師對患者的承諾與責任感表露無遺。
※延伸閱讀》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https://udn.com/upf/2022_health/sns/fb_800x100_chronic.png)
![](https://udn.com/upf/2022_health/sns/fb_300x135_chronic.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