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劉惠敏/台北報導】
醫院急診室暴力頻傳,衛生署要求有廿四小時急診室醫院,三個月內完成門禁管制及防暴措施,陪病家屬最好限縮兩人以下,減少閒雜人等進入。急診醫師表示,減少陪病者是對的,但應漸進改善,以免家屬不悅。
許多醫院夜間、假日休診,往往只剩急診室沒拉下鐵門,成了住院病人及家屬主要進出口。衛生署醫事處長石崇良表示,急診傳染病患多,本來就不該擠太多人在急診室,將要求醫院管制急診門禁,適度控制逗留人數,並建議陪病家屬應在兩人以下。
台灣急診管理學會理事長、林口長庚醫院急診科主任陳日昌說,在疾病管控及急診照護考量下,限制陪病家屬人數是對的,但應先做好民眾教育,否則立即限制人數,恐讓家屬不悅,引發更多衝突糾紛。
要改變「開放式」急診,陳日昌建議,應先完成配套。包括讓家屬清楚知道應在何處等候,可隨時掌握病患狀況,且要更多衛教,使民眾理解急診不宜探病。另外,還要有足夠醫療照護及管控人力,才能逐漸改變現今急診陪病生態。
最近因重感冒急診的李旻萱說,現在多是小家庭,陪病家屬原本就不多,生病時只要有老公在身邊,或其他可幫忙做重大決定的一、兩位家屬陪伴就夠。
醫事處簡任技正劉明勳說,衛生署上周已發函,要求地方衛生局輔導各醫院,除了門禁管制外,未來有廿四小時急診室的醫院,須設全天候保全,並確保警民連線。醫院還要明顯區隔診療區、候診區、家屬等候區,維護病人隱私,並減少其他人滋擾醫療人員工作。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