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晚報╱記者李樹人╱台北報導】
花幾千元,就能為還沒出生的寶寶照下人生的第一張照片,不少準媽媽、準爸爸都樂得花這筆錢,接受4D立體超音波。但婦產科醫學會指出,號稱3D、4D的立體超音波根本就是噱頭,對產檢沒有任何幫助。
台灣婦產科醫學會、台灣兒科醫學會今天舉辦母親節聯合記者會,台大醫院婦產科教授徐明洸提出「立體超音波」無用論,強調這項技術只能讓父母提早看到胎兒容貌,其他毫無助益。
「胎兒寫真集!解開胎兒神秘面紗!」許多醫院及婦產科診所打出宣傳口號,宣稱只要花幾千元,就能透過立體超音波,搶先看到胎兒的外貌,連胎兒在笑、打呵欠、手舞足蹈的可愛模樣,都能看得一清二楚。
徐明洸指出,台灣少子化,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寶貝,也帶來更大商機,近年不少婦產科醫療院所就大力宣傳3D、4D立體超音波,但這項檢查是否真的需要,確實有討論的空間。
「錢要花在刀口上!」徐明洸強調,目前婦產科醫學會並不建議產婦接受立體超音波,其實只要二度常規空間超音波就能篩檢出六至八成構造異常的胎兒。
徐明洸解釋,立體超音波的原理,是用電腦快速處理平面波、音波擷取的影像,但經過多重處理程序後,準確度比傳統超音波差,很難篩檢出不易判斷的內臟疾病。唯一優點就是讓新生兒父母搶先一步看到寶寶的五官外型、生殖器官。
此外,許多婦產科診所的影像資料都交由技術員來判讀,經驗不足,很難從立體超音波的簡單圖影中,發現胎兒生理發育是否異常。因此,徐明洸批評,立體超音波百分之百只是商業噱頭。
而且傳統超音波、立體超音波等儀器都有侷限性,即使檢查報告沒有異狀,並不代表胎兒就是百分之百正常或沒有疾病。因為有些疾病會在胎兒較大週期時,甚至出生之後,才會被診斷出來。除非家長想娛樂自己,否則沒必要花錢做立體超音波。
徐明洸強調,並不是越多「D」的超音波就越好,許多醫院早將立體超音波列為「非必要」的產檢項目,部分醫院為了避免引起醫療糾紛,更已不幫孕婦照立體超音波。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