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蔡容喬/高雄報導】
清明連續假期已經過了一半,高雄市衛生局表示,這段期間因人與人接觸頻繁,病毒傳播更為迅速,因此每次連假過後,醫院急診就會忙到翻,提醒民眾放假期間更應做好個人健康管理。
衛生局指出,清明節除了掃墓外,更是家族團聚的日子,由於人與人接觸頻繁,許多傳染疾病容易上身,包括祭祖掃墓時易感染的恙蟲病,以及近來透過空氣、飛沫傳染的流感病毒,還有每年4月開始流行的腸病毒等,都被列為清明時節的高危險傳染病群。
衛生局表示,民眾掃墓時如身處雜草叢生的環境,若未穿著長袖衣褲、塗抹驅蟲劑等防護措施,停留草叢中的恙蟲會伺機叮咬,且潛伏期長達9至12天,發病時會伴隨發燒、頭痛、出汗、結膜充血和淋巴腺發炎腫大等症狀,若未妥善治療,致死率高達60%。
至於讓小朋友們聞之色變的腸病毒,4月份開始就是流行前期,衛生局提醒家長們除了做好個人清潔外,也要注意孩子的飲食和生活習慣,協助他們做好自主健康管理。連假期間更要避免帶孩子出入過度擁擠的公共場所,也不要與讓小朋友和出現感冒症狀的親友接觸。
此外,針對農曆春節後引發的流感疫情,衛生局強調,近來已有趨緩現象,高雄市已3周未出現重症個案。
不過,最近氣溫變化大,衛生局提醒民眾出入公共場所還是須配戴口罩,並保持洗手習慣,才能避免流感病毒上身。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https://udn.com/upf/2022_health/sns/fb_800x100_chronic.png)
![](https://udn.com/upf/2022_health/sns/fb_300x135_chronic.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