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李承宇、廖乙臻/台北報導】
研究電腦的和研究病毒的學者,聯手打造出台灣第一個、繼英美後全球第三個「電腦模擬病毒散布系統」,成為防疫單位重要決策依據。台灣系統計算速度是美國的一千倍,而且已在去年新流感時「練過兵」,爭取到不少防疫時間。
這項系統由中研院資訊所和衛生署疾管局、台大、香港大學等研究團隊研發,成果刊登在國際專業期刊「PLoS ONE」上。中研院資訊所研究員王大為表示,近10年針對公共衛生的電腦模擬已經有許多研究,台灣醫學、資訊實力不弱,因此有關當局希望以台灣為模擬主體,進行疫情的電腦決策模擬。
這套系統結合三類資料,包括台灣人口居住與活動情形;國際航班、國內運輸等交通狀況;以及病毒潛伏、用藥等公共衛生資料。3年前開始建置,把台灣兩千三百萬人的資料都放進系統,去年初完成。
去年新流感爆發,疾管局拋給研究團隊的問題是:新流感患者不一定都會出現症狀,但是疾管局資源有限,「機場篩檢是否有必要?」中研院資訊所資深專案經理陳淙琛表示,系統模擬疫情自二月開始,從北美傳來。
電腦根據北美得病人數、可能帶病原進入台灣的旅客人數計算,再加上加強邊境檢疫、對病患投藥、學校停課、接種疫苗等各項參數進行模擬,得出「做好機場檢疫,可將流行高峰期延後22天,爭取更多防疫時間」的結論。事後檢驗,這套系統預測的流感高峰期誤差在一周以內,首位新流感患者進入台灣的日期,也只差一、兩天。
中研院資訊科學研究所研究員徐讚昇表補充,去年克流感儲存量3百萬劑,不夠全民使用,團隊運用系統協助判斷,釐清哪些族群、地區該何時使用,才能達成防疫最佳效果。徐讚昇表示,歐盟有興趣將研究範圍擴及東南亞,未來如東南亞爆發大規模疫情,也會影響台灣。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