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本報訊】
病例:5歲的邱小弟最近因天氣變化大而感冒,有咳嗽、多痰等症狀,接著打寒顫、四肢冰冷、發燒,就診後診斷為急性支氣管炎,父母擔心他高燒不退會影響智力發展,一度要求住院。
經醫師解釋,父母才瞭解發燒與智力發展無關,邱小弟的症狀只要居家照護妥當即可,醫護人員也提醒照護注意事項,父母遵照醫囑讓邱小弟按時服藥,3天後逐漸恢復健康。
苗栗市大千綜合醫院嬰兒室組長、護理師詹美惠:每到季節交替、天氣冷熱不定時,嬰幼兒很容易因感冒引起發燒等症狀,有些家長擔心高燒不退就會「燒壞腦子」,會要求打點滴、住院,但環境陌生加上過度醫療,反而會造成幼童不安。
所謂「燒壞腦子」不是因為發燒,而是腦炎、腦膜炎等疾病導致,若非中重症的感冒發燒,只要遵照醫囑服藥,「少活動、多休息、多喝水」就能痊癒。
發燒是指人體中心體溫高於攝氏38度,最接近人體中心的體溫是肛溫,如果是耳溫跟腋溫,攝氏38.5度以上就算發燒。量肛溫時若幼童亂動,容易造成溫度計插入太深或破裂,因此肛溫較適合1歲以下嬰兒,耳溫和腋溫則適合幼童。
發燒時建議每半小時到1小時量一次體溫,參考前後溫度變化,若在攝氏37.5度到36度間,就算正常體溫。
發燒時的居家照護,建議將室溫保持在攝氏24到26度間,空氣要流通,減少不必要的穿著,不要蓋太厚的棉被,讓身體容易散熱,也可用溫水擦拭脖子、腋下、腹股溝等動脈較多的部位,促進體表散熱,並補充足夠水分。
敷冰毛巾、冰枕、退熱貼、酒精擦澡等物理性退燒方法效果很有限,衛生署去年公布最新版的「兒童發燒處置建議」,也不建議使用,並認為反而會造成身體負擔,若發燒超過39度,服用退燒藥較有效。
若嬰幼兒發燒持續不退,咳嗽、多痰,甚至出現抽筋、腹痛、呼吸困難、頭痛、嘔吐等症狀時,要盡快就醫詳細檢查,找出病因才能有效治療。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