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本報記者陳惠惠、張耀懋】
春節後,「咳、咳」成了全台最夯的問候語,黴漿菌等橫掃,民眾在咳嗽伴奏驚醒,然後在咳到掏心掏肺後,疲乏地淺淺睡去,靜待下一次咳鳴。
在非典型肺炎裡,要叫黴漿菌「第一名」。它不像病毒感染般來勢凶凶,卻干擾民眾生活至鉅;未經檢驗或細菌培養,不易與一般感冒與流感區別,更易讓民眾掉以輕心。
兒童保健協會秘書長邱南昌就形容,就算胸部X光發現兩側肺葉全泛白了,患者感覺也沒那麼糟或特別喘;所以即使在病中,還是有足夠的活動力,傳播病菌。
對抗這菌不是那麼棘手,若能驗血或培養細菌確診,或第一線醫師判斷出來,開給紅黴素、日舒或四環黴素等有效抗生素,就能抑制;一般感冒用藥,根本沒奈它何,久咳不癒的原因之一也在此。
問題是,在一般診所,驗血或細菌培養設備不夠,醫師只能從症狀判斷,確診的困難度相對提高;基層醫師若沒有把握就開抗生素,也會增加病菌抗藥性,這是兩難。
黴漿菌感染的特性之一,是病程特別長。這有點挑戰台灣的健保與看病文化。
健保診所一般開給三天藥,診所醫師根據症狀判斷,多不會在第一時間就開給這種抗生素。很多民眾的看診習慣「是,這家沒看好」,吃藥沒效,就換一家看。第二家診所醫師又重新來過,都沒有足夠的時間了解病患的病情演變;換做一般感冒,在一兩周後,就會自然痊癒;黴漿菌卻不會這麼輕易善罷干休;病程拉長,相對也增長傳播病菌的時間。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