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沖脫泡蓋送」是大家耳熟能詳的燒燙傷急救口訣,但前幾天新北市四歲女童被滾燙豆漿燙傷,家人雖知道口訣,卻拿米酒幫忙降溫。根據兒童燒燙傷基金會今發表的民調也顯示,高達七成家長不知道沖水時間需達15分鐘以上,才能真正降低皮膚熱度,減輕傷害。
兒童燒燙傷基金會針對500名家有18歲以下的家長進行電話訪問,發現高達99.2%的家長有聽過「沖脫泡蓋送」但對其中的細項認知程度還需加強。其中,高達七成家長不知道「沖水時間為15到30分鐘」,往往只是「有沖就好」。
別用冰水 要用室溫的流動水
馬偕醫院外科部部長董光義表示,「沖」的方式應該要以流動的水沖足15分鐘,並且一邊沖一邊脫下覆蓋的衣物,再泡或沖15分鐘。急救做足了,可減少住院天數,也降低受傷的深度。他強調,有些家長會用酒精、綠油精等感覺「涼涼」的東西塗抹,但這些只會刺激皮膚無法有效降溫。另外,也不可使用冰水,最好用室溫的流動水,以免血管突然收縮,反而傷口更深,更容易留疤。
董光義表示,兒童燒燙傷從過去主要是因洗澡水燙傷,轉變成因爲飲用熱水、粥等食物造成的燙傷,約佔八成。約有八成是在家中燒燙傷,且多為一至二歲的幼兒,顯示多是因家長不注意而造成的兒童燒燙傷。他說,通常一杯熱茶就可能造成體表面積10%的燒燙傷。
董光義建議,家有幼兒盡量不要食用火鍋等高溫容易造成危險的食物;另外,若有熱水、熱茶也要擺放在穩定、孩童不易抓取到的地方,避免發生憾事。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