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基隆山區的65歲張伯伯日前半夜起床尿尿,卻被天花板掉落的龜殼花攻擊,咬傷頭部,雖然第一時間去急診,但只打2劑血清,阻止不了頭頸部持續腫脹及呼吸衰竭。他轉院到台北榮總,再打8劑血清、插管急救並住加護病房,5天後終於能出院返家,結束驚魂記。
北榮急診部主任顏鴻章說,台灣地處亞熱帶,地形多高山,氣候溫暖潮濕,毒蛇棲息地和人類居住環境相重疊,不只是野外,居家也容易被毒蛇攻擊。每年3到11月是毒蛇活動頻繁季節。
衛福部疾管署統計,全台每年約1100多件毒蛇咬傷案例,遭咬患部逾99%發生於手腳,只有小於1%者是被咬到頭頸部。而且被咬到頭頸部,又發生上呼吸道阻塞案例,全球更是罕見。
北榮急診醫學科主治醫師陳燕嘉表示,該院過去20年收治的毒蛇咬傷案,只有3例遭咬頭頸部,均是龜殼花攻擊,其中一例是張伯伯,另一例是58歲朱先生,在新竹農地工作時撥動芭蕉葉,龜殼花也因此從天而降,他最後打了5劑血清才阻止呼吸道阻塞。
陳燕嘉表示,台灣毒蛇有地域性分布,例如北部及中部以龜殼花、赤尾青竹絲、眼鏡蛇及雨傘節居多,南部再多一項百步蛇,東部則是前述毒蛇類幾乎都有。
遭不同毒蛇咬傷,症狀不同。陳燕嘉舉例,雨傘節及眼鏡蛇是神經性毒蛇,患者遭咬後會因蛇毒造成呼吸肌麻痺。但龜殼花、百步蛇及赤尾青竹絲等出血性毒蛇,咬傷症狀以疼痛、腫脹、瘀青、出血、水泡、組織壞死等為主,少數有全身症狀,如急性腎衰竭、凝血功能延長、橫紋肌溶解及血小板低下,通常咬到頭部才會造成呼吸道阻塞。
北榮急診醫學科主任侯重光說,被龜殼花咬傷後,依中毒程度需1到4劑血清,以張伯伯個案推論,頭頸部被咬需更高劑量,才能快速中和蛇毒、減少腫脹而壓迫呼吸道。另插管治療保持呼吸道暢通,也是治癒關鍵。
「許多人被毒蛇咬傷後,卻學電視演的冰敷或吸吮傷口,處理錯誤。」陳燕嘉強調,被蛇咬後,只要做「彈繃包紮」這件事就好,先用彈性繃帶將受傷肢體纏繞包紮後固定,盡速到急診找醫師幫忙。
被蛇咬了,這些動作千萬別做
1.不要使用冰敷:會使血液循環更差,組織壞死更嚴重。
2.不要使用止血帶:同上,會使血液循環更差,組織壞死更嚴重。
3.不要局部切開傷口:會擴大細菌感染範圍。
4.不要吸吮傷口:毒液吸不出來,且口腔細菌可能會造成傷口感染。
5.不要自行敷草藥:無醫學實證,可能會有細菌感染。
(諮詢╱陳燕嘉醫師 製表╱鄧桂芬)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