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哈佛醫學生一個月吃720顆蛋,壞膽固醇狂降18%?教授揭真相

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醫療/ 呼吸胸腔

氣喘患者病情始終控制不佳 專家曝用藥常見3大迷思

氣喘錯誤用藥增加急診住院及死亡風險,短效急救吸入劑無法根本治療。圖/123RF
氣喘錯誤用藥增加急診住院及死亡風險,短效急救吸入劑無法根本治療。圖/123RF

聽健康

00:00/00:00

國內氣喘患者約200多萬人,醫師臨床發現,患者用藥常有三大迷思,造成錯誤用藥,病情不容易穩定控制。醫師表示,氣喘患者三大迷思,包括不想用藥治療、不想用類固醇藥物進行保養,以及只有出現不舒服時,才想用藥控制病情,但如此未規律用藥控制,或有「類固醇恐懼症」,當一年使用3支以上急救用的支氣管擴張劑,容易引起氣管進一步的傷害。

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呼吸道委員會副主委、亞東醫院胸腔內科主任鄭世隆表示,許多氣喘患者認為,只要不舒服時,再治療就好,但當出現症狀時,往往是氣喘病情變得較為厲害,氣管縮小了,造成呼吸喘等不舒服,如果這時使用屬於急救藥物的緩解型吸入劑,也就是支氣管擴張劑,患者不適症狀雖可以立即緩解,但因症狀已經好了、不喘了,患者下次就會繼續使用。

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理事長王鶴健說,當天氣變化、過敏等因素影響,造成氣管慢性發炎,病情嚴重時進而引發氣喘,而氣喘藥物分為控制型及緩解型,控制型藥物主要用途為保養,如吸入性類固醇藥物;緩解型藥物則屬於急救藥物,此為支氣管擴張劑,但若過度使用,氣管容易引發反覆發炎,造成氣管損傷,並增加急診住院及死亡風險。

依國內相關醫學研究統計,氣喘患者約200多萬人,近16%為使用緩解用的支氣管擴張劑,已屬於過度依賴,甚至有3成患者每年使用3支以上,如此恐增加急診住院風險72%,以及9成的死亡風險。

王鶴健說,氣喘患者不想用類固醇藥物進行保養,這在全世界都是相同的,此為「類固醇恐懼症」,大家都只想到月亮臉、水牛肩的藥物副作用,但用於治療氣喘時為精準使用,副作用低,且吸入性類固醇藥物是從根本抗發炎反應,不同於緩解用的支氣管擴張劑為治標不治本,所有年齡層患者應了解兩種吸入劑的配置方式,遠離急診住院及死亡風險。

亞東醫院為此建置氣喘治療「緩解用吸入劑(急救)」警示系統,若遇到支氣管擴張劑使用過量患者,將出現給要提醒機制,並追蹤治療成效,降低氣喘急診住院風險。

鄭世隆說,臨床曾收治42歲謝先生,他長期氣喘控制不佳,為緩解症狀,每年使用超過3支以上支氣管擴張劑,反而造成氣喘發作頻率愈來愈頻繁,且即便使用藥物也逐漸無法緩解症狀,而經警示系統提醒,給予正確用藥後已穩定控制病情。

中華民國診所協會全聯會理事長陳宏麟說,診所照顧氣喘患者是以病患為中心,遵守氣喘診療指引,並加強追蹤管理、衛教,提供完整及連續性的氣喘照護模式。疫情期間,近9個月來,氣喘照護診所已增加228家,總數達到1864家。

氣喘患者依醫囑使用吸入性類固醇藥物,可以達到長期抗發炎、減少氣喘惡化。台灣臨床藥學會榮譽理事長簡素玉說,患者應及時修正「類固醇副作用大」、「盲目追求快速緩解」、「缺乏長期保養觀念」等錯誤用藥觀念,提醒要有效治療氣喘,患者應配合正確用藥。

氣喘發作 急救 急診 恐懼症 照護模式 慢性發炎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