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醫療/ 呼吸胸腔

空氣灰塵都有塑化劑 台大研究揭有害心血管

塑化劑暴露無所不在,專家示警,塑化劑除造成生殖系統、內分泌傷害外,也與心血管疾病有正相關。尤其空氣、灰塵中也有塑化劑,政府和民眾都應有所警覺,少用塑膠製品。

台大醫院環境及職業醫學部臨床教授兼主任蘇大成上午在記者會表示,塑化劑普遍被使用在各種生活用品、地板、壁紙、也包括醫療相關器材,如點滴的袋子、管線等。

蘇大成說,民眾暴露最多的是鄰苯二甲酸-2-乙基己基酯(DEHP),主要用於聚氯乙烯塑膠(PVC)的塑化劑。DEHP塑化劑的代謝物MEHP,在平均21歲的年輕人的世代追蹤研究發現,MEHP不僅與動脈硬化的早期內皮細胞功能失常有關,也與男性賀爾蒙較低、胰島素阻抗都有明顯正相關。

今年蘇大成研究團隊又進一步發現,塑化劑與頸動脈早期動脈硬化(頸動脈內中層厚度),明顯呈現正相關劑量效應,塑化劑暴露多就會增加罹病風險。

蘇大成也說,研究團隊還發現塑化劑與冠狀動脈心臟病有相關。根據中年人冠心病對照研究發現,冠心病患者住院中會暴露較高濃度塑化劑,而且主要是DEHP。再進一步分析,即使去除住院影響,較高濃度的塑化劑暴露仍然會增加冠心病風險。

蘇大成解釋,塑化劑暴露會引起血管內皮細胞失常,會增加壞膽固醇滲入的風險,長期影響下形成脂肪斑塊,若斑塊破損阻塞就會造成心臟病。塑化劑對內皮細胞的破壞是動脈硬化的關鍵起始點。

塑化劑進到人體後,約2到3天可被代謝;蘇大成說,研究觀察住院病人發現,病人在住院中體內塑化劑濃度較高,但出院後就會恢復平穩。雖然塑化劑可被代謝,但人的居家生活、環境、空氣等都有塑化劑暴露,環境毒物的微量持續暴露也會造成身體全身性的影響,並非高量暴露才有影響。

蘇大成說,他在2018年曾到台北市一間環境空曠的國小進行灰塵研究,結果發現,教室外、教室內、甚至教室外植栽的樹葉都有相當高濃度的DEHP塑化劑,推測可能與空氣、粉塵、環境有關。只要經過灑掃後,塑化劑濃度就有下降。

在2017至2018年的台北市居家環境空氣品質研究也發現,在56個居家室內灰塵的研究,也同樣發現DEHP是每一個家庭都有,而且是相對較高濃度的塑化劑。

蘇大成說,在醫院中,DEHP也是常見的塑化劑,包含裝生理食鹽水的點滴袋、心導管的管線等都有塑化劑的蹤影。過去醫院曾採用玻璃瓶裝點滴或塑化劑較少的硬式點滴袋,但因成本較貴、後續處理較麻煩而逐漸被一次性使用的材質取代,但大眾應重視塑化劑暴露問題,減少使用塑膠。

此外,蘇大成建議,民眾在生活中應盡量減少塑膠製品使用,如兒童的塑膠玩具、地墊、別用保鮮膜微波加熱食品、減少一次性塑膠品。家中的地板、壁紙也可能有塑化劑,政府也應擔負把關責任,應訂定相關標準,減少居家的塑化劑暴露。

塑化劑 冠狀動脈心臟病 動脈硬化 冠心病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