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吳淑玲/永康報導】
秋冬交替,近來夜間及清晨氣溫下降,不少醫院氣喘病患增加。「氣喘是可以控制的疾病,但有些病患自行停藥,容易反覆發作,造成症狀難控制。」奇美醫學中心胸腔內科主治醫師王保山提醒病患要經「階段式治療」,確定病情獲得控制才能考慮停藥。
王保山表示,氣喘是呼吸道慢性發炎的疾病,治療分成緩解型及控制型兩種,藥物選擇及劑量依控制情況調整,也就是所謂「階梯式治療」。通常連續3個月以上控制良好,可考慮降階治療,減少藥物種類或劑量;使用最低劑量控制型藥物,經過1年沒有氣喘發作情形時,才可考慮停藥。
他說,可能現在的藥效果太好,有些病患使用支氣管擴張劑等緩解型藥物後,感覺症狀緩解就自行停藥,容易導致原本已控制好的氣喘再發作,且病情可能會更嚴重。
💪更多健康推薦
‧81歲婦擁1600萬財產、和兒媳同住「仍怕孤獨死」盼一人獨居
‧一回家秒開冷氣、風量設定最弱 5種NG習慣讓你白花冤枉電費
‧35歲女兒終於結婚 父母卻不開心「出借書房備孕」怕孫子的誕生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