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食品安全問題,只要不把問題食物吃下肚就好,但面對空氣汙染,人不可能停止呼吸,這也是為什麼空汙問題棘手,連前陣子台中市長選戰也狂打空汙議題,讓長期生活在空汙環境下的中南部選民特別有感。當空氣品質短時間無法改善的情況下,人民如何自保?
1.下載空汙預告APP
一名有過敏氣喘史的30歲女子,氣喘突然發作得厲害且出現喘鳴音,藥物治療改善有限。醫師仔細詢問,才發現原來女子最近改行當檳榔西施,需長時間在大馬路旁工作。女子接受醫師勸告後,再改行當超商店員,症狀才減緩許多。
收治個案的振興醫院呼吸治療科主治醫師曾敬閔說,面對空汙,他都會請過敏患者下載有空汙即時預報功能的手機APP,隨時查閱今天空氣品質來決定戶外活動與否。他自己就有使用「台灣空汙即時預報」,空品資料每小時更新一次。
2.口罩戴不住 少出門最實際
不少民眾認為,外出只要戴個口罩就能防空汙。曾敬閔直言,一般醫療級口罩或是棉布口罩是只能擋住一到二成的細懸浮微粒(PM2.5),比較有隔絕效果的仍是N95口罩,約有95%的阻絕效果,但戴著又很悶,還是減少外出較實際。
但有些人不得不出門,例如馬路工人、公車轉運站地勤人員、垃圾車清潔隊員等,「此時口罩有戴總比沒戴好。」長期待在廚房工作的廚師或燒烤店員,其實也是空汙受害者,除了口罩建議戴好戴滿,排風排氣設計也要特別注重。
3.空汙來襲時 改在室內運動
不少習慣在戶外路跑或喜歡參加馬拉松比賽的跑者,即使知道有空汙,還是硬著頭皮去跑,但馬路只要逢上下班時段空氣都很糟糕。曾敬閔說,他會勸民眾改室內跑步機,或乾脆報名花東地區的路跑比賽,至少空氣好得多。
4.空氣清淨機 除懸浮微粒
曾敬閔說,目前市售空氣清淨機的功能愈來愈好,關門窗運轉一段時間,約能篩除空氣中99.9%的懸浮微粒,是不錯選擇,他家中也有一台。但建議民眾選購前應考慮室內坪數大小及品牌信用,另空氣濾網會耗損,應定期更換。
5.盆栽淨化空氣 注意過敏問題
有人認為室內多種一些花草盆栽有助淨化空氣,曾敬閔說,不反對種植盆栽,但盆栽可能有細菌且過敏原較多,非每人適用。他曾有位過敏病患搬去山上住,雖不住大馬路旁,卻因山上濕度高且植物多,結果咳嗽等過敏症狀更嚴重。
6.外出記得隔離霜、護目鏡
空汙不只會引起呼吸道症狀,也可能引發眼睛及皮膚症狀。台北長庚醫院皮膚科系主治醫師黃毓惠及基隆長庚醫院眼科主治醫師孫啟欽分別建議,民眾若要外出,應擦防曬乳及隔離霜,眼睛敏感族群最好戴上護目鏡。
7.多吃蔬果 飲食抗氧化
日前有研究指出地中海飲食能抗空汙,曾敬閔解釋,空汙會引起全身發炎與氧化反應,那飲食就應該增加蔬菜水果等「抗氧化食物」攝取,千萬別再吃太多過度精緻或油炸料理,等同「火上加油」。
8.多搭大眾交通工具
要減少空氣汙染,老百姓其實也可出力。據調查,我國空氣汙染以工業汙染為主,約占三到四成,二到三成是汽機車排放的廢氣造成,約一成才是來自境外移入。醫師均呼籲,民眾應多多使用大眾交通工具,減少自己駕車頻率。
9.定期健康檢查
由於空汙對健康影響,除了急性症狀之外,也可能誘發癌症、心血管疾病等,但這短時間內看不出來。曾敬閔呼籲,民眾應定期三到五年接受健康檢查,包括肺部X光、低劑量電腦斷層及抽血檢查等,若有肺癌家族史或心肌梗塞病史者,健檢頻率應更密集,及早發現及早治療,減少遺憾發生。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