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蔡容喬/高雄報導】
「躺下時胸口好像有石頭壓在身上,幾乎無法呼吸。」52歲的莊先生連續感冒一個月久咳不癒,看遍各家診所都看不好,最後胸悶喘不過氣緊急送醫,才發現竟是心房顫動引發心臟衰竭,若要治癒,可能面臨換心命運;透過新一代抗凝血藥物控制病情,避免血栓發生,目前莊先生已恢復健康,仍可正常工作。
莊先生曾在健檢中得知自己有心律不整毛病,但平日從事粗重工作的他,並沒有特別不適,並不以為意。
3年前莊先生感冒後咳個不停,但看遍醫生都好不了,某晚睡覺時他感到胸前像有石頭壓著、喘不過氣,隔天緊急就醫,竟被診斷為心臟衰竭,得立刻住院治療,有如被宣判了死刑。
義大醫院心臟內科主任曾維功表示,莊先生屬心房顫動引發的心臟衰竭患者,臨床上會有心律不整問題,正常人一分鐘60到100下,但心律不整患者即使坐著休息,每分鐘也可能心跳150下,台灣約有23萬名患者,可能併發心臟衰竭、中風,嚴重恐失能,甚至有致命危機。若未早期確診,心臟衰竭和中風機率是一般人三倍和五倍。
曾維功說,心房顫動患者需長期接受抗血栓口服藥物治療,以預防中風。莊先生原先服用阿斯匹林,但近年來研究證實阿斯匹林僅能降低兩成中風風險,至於傳統抗凝血劑Warfarin,則易與其他食物或藥物交互作用,反造成出血或血栓,建議他改為新型口服抗凝血劑,不僅可預防中風,也大幅降低出血風險。
【2014/08/20 聯合報】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