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陳宏睿/台中報導】
現年2歲的方姓男童,在媽媽肚子裡時,就被檢查出患有「心室中膈缺損」,出生後每天按三餐服藥,男童因心臟缺損,容易喘氣、嘔吐,疲倦,生長比同齡幼童遲緩,胸部還因此隆起,類似「雞胸」,男童出生後,醫師建議進行心導管栓塞治療,上周男童接受手術,術後恢復情況良好,院方昨天邀請同樣接受手術的35位幼童,一起切蛋糕慶祝新生。
男童家長說,兒子出生後,容易溢奶、嘔吐、疲倦、生長遲緩等問題,胸部也因心臟病,出現隆起,外型恰似「雞胸」,出生後,男童一直接受藥物控制病情,每天按三餐服用利尿劑、強心劑等藥物控制,成為名符其實的「藥罐子」,男童出生前,即在醫師建議下,決定採心導管栓塞手術。
中山附醫先天性心臟科主任陳豐霖說,過去罹患心室中隔缺損的患者,都是以藥物控制,若想根治,只有開刀手術一途,但開刀會在胸前留下一道長約10公分的疤痕,住院天數也長,去年8月台灣開放心導管栓塞手術後,醫師只要從患者的鼠蹊部,利用鉛筆芯大的導管,沿血管進入,將心臟的破洞塞住,即可成功治療患者,手術時間僅需90分鐘。
他指出,從去年8月迄今,接受手術患者有35位,全都成功,17歲江姓少女,是羽球國家代表隊,手術成功後,已出國比賽;他說,心臟左右心室出現破洞,導致左右心臟壓力出現落差,隨病情發展,可能出現心臟衰竭。
【2014/07/16 聯合報】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