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楊欣潔/台北報導】
70歲的王奶奶是高血壓和糖尿病患者,某天下午突然感到右腳刺痛,不到數小時後半條腿已呈藍紫色,送到急診確診為腿部血管栓塞,也就是俗稱的腿中風。
羅東聖母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曾元登表示,台灣約有20萬人有心房顫動的問題,心房顫動容易形成血栓,中風風險更是比一般人高出五成,台灣每年約有6萬人中風,其中就有9千多人有心房顫動。
曾元登說,心房顫動發生時,心房喪失收縮功能,血液容易在心房內留滯形成血栓,血栓脫落可隨著血液至全身各處,導致腦中風或是肢體動脈栓塞。
高血壓是心房顫動主要成因之一,台大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王宗道說,高血壓患者罹患心房顫動的風險較一般人高1.42倍,且女性的高血壓患者心房顫動比例較男性高,不但中風率高5倍,死亡率更高出2.5倍 。
除了高血壓外,年齡超過65歲、高膽固醇、高血脂、糖尿病、肥胖、酗酒及心室肥大都是心房顫動的危險因子,曾元登表示,年輕患者若將危險因子控制良好,並及早接受治療,心房顫動可有痊癒的機會,但年長的患者則需持續以藥物控制,但若不加以控制這些危險因子,心房顫動狀況恐惡化。
曾元登說,心房顫動會出現心悸、頭暈、胸悶等症狀,但常與低血糖、貧血、糖尿病混淆,因此不容易發現,建議慢性病患可趁回診時,請醫師幫忙進行心房顫動的篩檢,例如以聽診器測量心跳、量脈搏等。
王宗道表示,民眾早晚量血壓時,也要順便測量脈搏,用一隻手的食指加中指,扣在另一隻手的手腕內側,若脈搏的節律不規則,或是一分鐘脈搏超過100下、低於60下,就應就醫檢查。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https://udn.com/upf/2022_health/sns/fb_800x100_advocacy.png)
![](https://udn.com/upf/2022_health/sns/fb_300x135_advocacy.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