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陳雅芃/台北報導】
「醫生,我的血壓又高起來了!」這是最近醫院診間常聽到的醫病對話。在台灣,每4人就有1人有高血壓,最近天氣忽冷忽熱,心血管疾病發病率跟著上升,醫師建議,高血壓病患早晚要注意保暖,避免重口味飲食。
北市聯醫仁愛院區家庭醫學科醫師吳依玲說,國健局統計,歷年來台灣十大死因中,腦血管疾病與心臟疾病排名總是居高不下,共同的主要危險因子就是高血壓。
此外,台灣流行病學調查顯示,20歲以上民眾高血壓盛行率大約27.7%,即每3至4名成人,就有1人患有高血壓;超過60歲者,高達半數都有高血壓問題。
吳依玲說,最讓醫師頭痛的是,高血壓患者常自行更改藥物劑量,甚至停藥。
吳依玲表示,一開始服用高血壓藥物,約需兩周來達到血液中有效濃度,持續使用可使藥物濃度維持穩定,以良好控制血壓。若擅自增減藥物,血壓忽高忽低,反而會造成血管傷害。
此外,若血壓數值屬於高血壓前期(收縮壓為120至139毫米汞柱、舒張壓80至89毫米汞柱),醫師建議,先以飲食、運動控制,尤其是肥胖族群若能適當減重,對降低血壓會有顯著幫助。
此外,保暖、規律運動也很重要。吳依玲表示,高血壓患者在天氣變化時,應適當增減衣量,做好保暖,避免深夜及大清早出門運動。
高血壓患者在飲食上也應力求清淡,減少鹽分攝取。醫師建議,高血壓患者外食時,盡量不要點以醃、燻、醬、滷、漬等方式烹調的食物,控制鈉的攝取量。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