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陳秋雲/台中報導】
傷心真的會心碎嗎?台中市六十五歲婦人日前辦完老伴喪事,半夜突然心痛難忍送醫,經診斷是少見的「心碎症候群」;醫學統計,女性發病是男性的三倍,多在失去至親至愛時發作。
蔣姓婦人不久前喪偶,她與丈夫結婚〺幾年,感情極好,突然失去老伴,天天以淚洗面。日前凌晨三點多突然感覺心痛,送醫急診。
家人懷疑是心肌梗塞,院方初步經診斷是急性冠心症,但發現病患沒有血栓堆積,透過心室造影才發現心尖處無法輸送血液,醫師解釋是「心碎症候群」。
沙鹿光田醫院心臟內科醫師林攀說,近兩年共發現五名「心碎」病例,四人都在痛失親人後發作。
林攀指出,醫學統計「心碎症候群」患者多分布在六十至八十歲之間女性,國外研究病人多是更年期或切除卵巢的女性,判斷是失去荷爾蒙的保護,如果本身心臟血管分布不平均,再加上外在情緒強波動,屬危險群。
林攀說,「心碎症候群」患者不一定有心臟血管疾病,一般認為是病人左心室基部與心尖部位的交感神經分布不均,當患者極度傷心、遭逢壓力、驚嚇或疼痛時,就會造成心尖未收縮但心室基部強力收縮,血液輸出量大減,患者即出現類似急性心肌梗塞症狀。
他表示,雖然「心碎症候群」表現出來的症狀與心肌梗塞差不多,但心肌梗塞是冠心血管堵塞,心碎症候群患者心臟的血管暢通。
林攀說,因病人心臟收縮時的形狀很像漁夫捕章魚用的「章魚壺」,「心碎症候群」又稱「章魚壺心肌病變」;因形狀也像氣球,也稱「心尖氣球症候群」。大部分只要藥物治療即可恢復,最慢可在半年內痊癒,復發機率不高,但嚴重時可能致死。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