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楊欣潔/台北報導】
衛生署國健局副局長趙坤郁表示,從去年八月成人預防保健至今年五月全國一四六萬人次受檢資料也發現,四十歲以上的受檢男性,四成以上都有腹部肥胖的問題,而腹部肥胖是代謝症候群的重要指標。
代謝症候群是指腰圍過粗、血壓和血糖偏高或血脂異常,也往往是慢性病發病前的警訊,腰圍是最容易檢測的指標。不論身高體重為何,十八歲以上男性腰圍超過九十公分、女性超過八十公分,就是腹部超標。五成以上的腹部肥胖者,都有代謝症候群。
腰圍測量的位置,應在肋骨下緣與腸骨上緣之間的腹部中線,最佳測量時間點是餐與餐之間。量腰圍時,要除去覆蓋衣物,並維持正常呼吸。
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創會董事長蔡敬民指出,腹部肥胖多是皮下脂肪,也就是平常吃雞肉時的雞皮下的部位。皮下脂肪越厚,越易造成心血管疾病。
衛生署副署長林奏延表示,廿歲以上國民每五人就有一人有代謝症候群的問題。代謝症候群患者罹患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心臟病及腦中風的機率,分別為一般人的六倍、四倍、三倍及兩倍。
不只是中年男子「腰」注意,國健局的統計,十九至三十歲男性腰圍已是各年齡層之冠。而且二○○七還較二○○二增加五點二公分。蔡敬民說,青年腰圍增粗,多是不運動。現在年輕人活動力大不如前,他和學生去爬山,結果學生體力不支,他還幫她們提包包。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https://udn.com/upf/2022_health/sns/fb_800x100_advocacy.png)
![](https://udn.com/upf/2022_health/sns/fb_300x135_advocacy.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