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張嘉芳/台北報導】
呼吸喘、腳水腫,恐是心臟衰竭徵兆。醫師表示,心臟功能差,將導致血液輸出量變少,心臟打出的血量無法供應組織器官所需,造成肺水腫、呼吸喘或四肢水腫、疲倦等症狀,嚴重者將危及性命。
書田診所心臟內科醫師張世明表示,門診曾收治一名60歲婦人,有糖尿病及高血壓病史,稍微走路就氣喘吁吁,且下肢水腫,手一壓,皮膚就凹陷、無法彈起,檢查發現心臟衰竭。
「三高是心血管疾病危險因子。」台大心臟內科醫師、血脂及動脈硬化學會秘書長吳造中說,高血壓會傷害血管內皮細胞,讓血管彈性不良,一旦血壓突然升高,造成血管破裂、血栓,恐引起腦中風或心肌梗塞。另外,若血糖太高,身體將轉換為油脂,使得三酸甘油脂上升,好膽固醇下降,引發一連串血管發炎反應。高血脂易造成血管硬化,引發心絞痛、心肌梗塞或壞死,長期將導致心臟衰竭。
預防心臟衰竭,除控制三高,還得注意心跳速度。台北榮總心臟內科醫師黃柏勳指出,門診一名心律不整的中年婦人,日前心房顫動、心悸,每分鐘心跳次數超過130下,婦人不以為意,忍了一個月就醫,結果急性心臟衰竭、肺水腫,只要一躺下,心臟位置低、壓力變大,就會喘不過氣來,後來緊急用藥控制,婦人才逐漸恢復心臟功能。
黃柏勳表示,正常心跳應控制在每分鐘70、80下,運動可提高心搏收縮率,增加心臟血流輸出量。他提醒,民眾一旦發現心跳每分鐘超過100下,若持續2、3周仍未改善,建議應立即就醫,以免症狀惡化,心臟衰竭致命。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