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記憶衰退是正常老化或失智?醫教你如何分辨及何者可能恢復

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醫療/ 心臟血管

下肢動脈缺血 走路痛又跛

【聯合報╱記者劉惠敏/台北報導】

走路會痛、一跛一跛地,趕緊看骨科?持續「不舉」,要看泌尿科?血管外科醫師提醒,若有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肥胖,或有抽菸習慣等,要小心可能是「下肢動脈缺血」,即「周邊動脈阻塞性疾病」(PAD)。

林口長庚醫院血管外科主治醫師柯博仁說,就像頸動脈、腦血管病變會導致中風、主動脈病變,PAD是下肢或少數上肢動脈硬化,導致血管內腔狹窄,甚至完全阻塞、組織器官血流減少,典型症狀為輕微的間歇性跛行,走路會感到緊繃、麻木或疼痛,休息時症狀則會消失。

不過,也有患者會出現非典型症狀,像夜間疼痛、小腿肌肉萎縮,一旦男性骨盆腔內腸股動脈阻塞,還會影響性功能。

一名有高血壓、高血脂的30多歲男性,最愛通宵高歌,由於打高爾夫球時,走路愈來愈困難,不得不上醫院檢查。結果發現,不只他的下肢腸股動脈阻塞,連主動脈也阻塞,需手術治療。一旁的老婆擔心,老公在床上「力不從心」,是否跟動脈阻塞有關,醫師掛保證,手術後不僅走路沒問題,還可重現「雄風」。

柯博仁說,糖尿病患者,7成以上會有血管病變,導致下肢動脈缺血,若沒及早治療,輕輒足部傷口久久不癒,嚴重時難逃截肢命運。國內截肢人數遠高於美國等糖尿病患人數多的國家,就是未及早發覺血管問題,若能盡早吃藥治療、進行血管重建,可減少截肢人數。他甚至發現,有患者動了脊椎、膝蓋手術,行動仍不便,才發現是罹患PAD。

柯博仁提醒,慢性病高危險群、70歲以上長者應特別留意,除了及早控制血壓、血脂、血糖,還要多運動、戒菸。一旦發現走路疼痛,運動後下肢還是冷冰冰,下肢抬高時顏色蒼白、下垂時泛紫,或是下肢毛髮無端掉落、指甲萎縮,就應諮詢血管外科或心臟血管外科醫師,盡早檢查。

糖尿病 高血脂 高血壓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