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生報╱記者蘇湘雲/台北報導】
先天性心臟疾病患者要特別注意口腔衛生、皮膚傷口,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院長黃碧桃昨6日於國父紀念館、中華民國關懷心臟病童協會、台北廣播電台主辦的「“心”事誰人知」健康講座中提醒,先天性心臟病患者心臟結構和常人不太一樣,口腔、皮膚傷口細菌很容易侵襲心臟,造成心內膜炎,因此患者看牙醫時,一定要向醫師說明自己有心臟疾病。
黃碧桃院長解釋,口腔中帶有多種細菌,如果刷牙太過用力,口腔出現傷口,而患者又有牙周病等口腔發炎疾病時,細菌便容易從口腔進入血液循環,抵達身體不同組織,皮膚出現傷口,情況也是一樣,不過身體健康的人都有健全免疫力可以對付這些細菌,血液中的白血球會努力殲滅這些外來細菌,且一般人心臟內膜肌較為平滑,因此細菌不容易駐足、停留。
黃碧桃指出,先天性心臟病患者由於心臟結構和一般人不同,所以心臟內膜比較不平滑,這種情況下細菌很容易就在心臟內膜處停留、滋長,逐漸產生細菌贅生物,造成心內膜組織腐爛、敗壞,演變成心內膜炎。這種疾病死亡風險很高,開刀、治療成功率只有大約8成,死亡率大約20%左右。
黃院長建議,先天性心臟病患者看牙醫時,如果要治療口腔發炎疾病,務必和醫師提醒一下有先天性心臟病,醫師或許會採用不同抗生素藥物,預防心內膜炎威脅。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