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施靜茹/台北報導】
一名男子腿部靜脈曲張,血管膨出像蚯蚓爬滿腿;他去泡湯時,因腿部皮膚癢,用手去抓,竟抓破靜脈曲張血管,腿部大出血,把泡湯池都染紅。
78歲的陳婆婆常在喪事幫人助念,過年過節也做糕餅煮大餐,長時間站立,靜脈曲張的蚯蚓型血管,從小腿蔓延到大腿,一拖10幾年,不久前還併發蜂窩性組織炎。
還有一名中年媽媽本身就有靜脈曲張,還熬夜打麻將,忘了喝水,也沒起身動一動,竟引發血栓,血塊跑到肺部,造成肺動脈栓塞。
台北榮民總醫院心臟血管外科醫師賴曉亭,統計從92年迄今1千名靜脈曲張病例,患者從20歲到93歲都有,平均發病年齡59歲,9成5的患者,在病症到了第3、4級出現併發症才就醫,也有人一拖就是45年。
靜脈曲張好發族群,家庭主婦、老師、送貨員,發生原因和遺傳、年老、肥胖、懷孕及久站有關,平常最好不要久坐或久站,多穿彈性襪,做腳部按摩和運動來避免。
不少靜脈曲張患者,會到皮膚科或中醫科放血,賴曉亭說,嚴重的靜脈曲張,可能須到心臟外科治療,傳統手術是在腿部切兩個2到5公分長傷口,進行靜脈剝離術,但需全身麻醉和住院;較新的靜脈內雷射治療副作用較小,但需自費5萬元至6萬元。
【2009/12/18 聯合報】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