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歲陳姓女童有先天性心房中膈缺損,心房有個破洞約0.7至0.9公分,因此每半年都會定期到醫院做心臟檢查,但今年暑假女童因體力變差,走路、爬樓梯突然變喘,且症狀長達兩個月未改善,進一步做心導管手術治療,才改善症狀。
衛福部豐原醫院小兒心臟科醫師林聖哲表示,「心房中膈缺損」主要是因為左心房和右心房的中膈有個破洞,造成左心房到右心房血液分流,症狀則依缺口的大小及時間而定,一般在20至30歲間才會出現症狀,症狀為運動耐受性降低、呼吸困難、容易疲勞,後期可能併發肺動脈高血壓等,但陳姓女童的症狀出現的較早。
林聖哲說,「心房中膈缺損」治療方式都以心導管手術置放關閉器,利用導線穿過心房破洞,關閉器放置妥當後,就能成功阻絕兩個心房間的血液分流,手術約1至2小時,治療後陳姓女童的症狀緩解。
林聖哲提醒,新生兒心房中膈缺損0.8公分以上,較不容易自發關閉,每1千位新生兒中約有1位,新生兒家長可考慮自費篩檢,若家中孩童有體力變差、呼吸困難等症狀,可至兒科評估檢查;患有心房中膈缺損的孩童,建議每半年追蹤一次,如果出現容易喘、呼吸困難、心律不整、體力變差等症狀,需返診檢查。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