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流來襲 心房顫動患者慎防中風
一名64歲心房顫動女性患者,最近因氣溫忽冷忽熱,導致阻塞性腦中風住院,兩周後病況穩定,卻又突然胸悶,引發心肌梗塞,緊急做心導管手術。另一名63歲女性也是心房顫動患者,出現胸悶、心絞痛等症狀,導致心肌梗塞,心導管手術四天後,右側肢體突然無力,且意識喪失,再引發阻塞性腦中風。
曹承榮表示,心房顫動是心律不整疾病中最常見的一種,年齡愈大愈易罹患,中風機率為一般人五倍,心衰竭機率則是兩倍,死亡機率為2到3倍,被視為健康隱形殺手,患者須長期服用抗凝血藥來預防中風。治療方面,曹承榮指出,心房顫動患者須服用抗凝血劑,傳統的抗凝血劑約可降低六成中風機率,但作用慢又易與食物藥物產生交互作用導致療效變化,因此患者須定期回診驗血,檢查藥物在血液中濃度。而新型口服抗凝血劑作用快、劑量固定,鮮少發生食物藥物交互作用,副作用明顯較低。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心臟血管系主任張坤正指出,美國及台灣核准上市四種新型口服抗凝血劑,一天一次或兩次,相當方便,不需定期回診抽血,大幅提高心房顫動患者的生活品質及便利性。
中華民國心律學會理事長陳勉成表示,抗凝血藥物以抑制血栓形成達到預防中風效果,相對地便會提高「出血」風險,若患者需要進行手術、拔牙等治療時,該不該停藥、該怎麼停藥、停藥多久才不會有風險等等,都一定要與醫師討論,不能自行停藥。
曹承榮補充說明,不論傳統與新型藥物都能有效降低心房顫動患者中風的風險,但因藥物特性會抑制血液凝結功能,若患者突然發生意外事故(如跌倒)或須要緊急手術時,快速反轉抗凝效果,才能減少可能發生無法止血,或無法進行手術的致命風險。
為此,國內引進新型口服抗凝血藥物專一性的反轉劑,15分鐘內就可恢復凝血功能,反轉效果可持續超過12小時,讓心房顫動患者突遇意外時,可以緊急進行手術。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40歲以後如何防止血管硬化?醫師分享6撇步讓血管變年輕
60歲血壓忽高忽低 這原因讓他按時服藥無效
醫病天地/中風後中西合醫 復發率降6成
醫病天地/血管結構異常 提防主動脈剝離
健檢常忽略腦血管檢查 醫:50歲以上民眾要做
21歲男心律不整瀕死 電擊十多次加裝葉克膜救回
不只腰圍肥胖!研究:下巴也是心血管疾病指標
20歲女致命心包填塞休克 手術搶救住院24天出院
心臟有問題,該做哪些檢查?專家完整解析8種方式
下肢「1徵兆」恐是心臟衰竭!醫:初期症狀難發現
肉乾當零食吃?醫師曝「危險族群」小心血壓狂飆
突然心悸、胸悶別輕忽!醫:心臟胡亂跳大幅增加中風危險
衛教建立正確觀念 破解5大中風迷思
高血壓一年致4萬人死亡!研究:一動作有助降血壓
久坐久站靜脈曲張上身 醫師:抽空起身活動或在位子動
天氣忽冷忽熱小心血管受不了!醫揭「9大高危險群」不能輕忽
差點跟小鬼一樣…35歲男心臟主動脈剝離 開刀救回一命
發燒、咳嗽別以為是無害的感冒!出現「4大症狀」很致命
冬天洗澡由腳往頭洗可以防中風?一動作才是重點
醫病天地/老翁易喘易累…急性心肌梗塞
心肌肥厚恐猝死! 預防致命心律不整別忽略這項檢查
熬夜壓力飲食習慣差 青壯年易忽視心危機
睡覺、脫衣都要注意!醫師揭天冷猝死3大危險時刻
全球4千多萬人都中! 醫揭「3危險症狀」恐害中風、失智
蔡伯府驟逝/看心肌梗塞年輕化! 醫師提醒:家族史+抽菸肥胖最危險
寒舍董事蔡伯府驟逝享年48歲!醫:45到75歲是猝死高峰期 教你辨別5種猝死類型
解除心頭大患!台中榮總發表治癒4高風險心律不整患者
影/寒流過後回暖真舒適!醫曝:當心溫差變化反而要人命
心臟二尖瓣脫垂怎麼辦!專家推薦三餐這樣吃
溫差比低溫更要命! 6大心臟病發病原因...你中幾個?
猜你喜歡
專家帶來天大的好消息:2025年這種疾病會消失不見
腎不好不能吃香蕉?醫師點名傷腎地雷:止痛藥、不明中草藥保健品少碰
愛吃5食物恐讓胃食道逆流加劇!餐後1動作助緩解
40歲以後如何防止血管硬化?醫師分享6撇步讓血管變年輕
健檢常忽略腦血管檢查 醫:50歲以上民眾要做
重訓盛行 姿勢錯誤 退化性關節炎患者飆升
便秘拖久腸潰瘍恐要命?醫:6纖維蔬果、床上翻滾助排便
拉肚子變瘦是因排掉宿便?醫:當心「代誌大條」
數羊、睡八小時都NG!日本醫學教授破除七大「睡眠迷思」
莊昕悅營養師/影響血糖的食物放後面…掌握5原則 糖友照樣嗑大餐
愛吃甜食、油炸物易得糖尿病? 醫揭「關鍵原因」:小心還會傳給下一代
少女「抽菸加一天一罐汽水」牙齒發黑爛光 網友嚇:該刷牙了
男子挺台灣鳳梨大口吃 鳳梨卡食道差點窒息緊急就醫
改善便秘、排解毒素 必知4大類膳食纖維資優生!
男生脫褲後嚇傻人?泌尿科醫曝這款驚嚇度5顆星:只能剁掉
輕熟女成月亮臉!3個月飆胖16公斤 北榮搶救腦內風暴
頸椎病來得早又難好!醫:穩定頸椎才治本
長期頭暈千萬不可輕忽 合併8大症狀可能患重大疾病
預知腦中的不定時炸彈「腦動脈瘤」 專家建議做1事!
下背痛、坐骨神經痛如何舒緩? 物理治療師教坐椅子就能做的「簡易動作」
60歲血壓忽高忽低 這原因讓他按時服藥無效
一天放幾次屁正常?胃腸科醫師:不放屁才要當心!5建議觀察
退化性關節炎年輕化 醫師:好發年齡提前至4、50歲
打呼易增中風、心肌梗塞風險!醫教側睡等6招助改善
阿嬤用雙磷酸鹽類藥物治骨鬆 一轉身兩大腿竟骨折
高血壓男劇烈腹痛急送醫 患「腸中風」放支架救命
你以為你很瘦嗎?這個器官胖起來,恐增加死亡機率
皮膚癢睡不好 3招改善
下肢「1徵兆」恐是心臟衰竭!醫:初期症狀難發現
B肝抗體消失補打疫苗? 許金川:腹部超音波更重要
一天追完50集韓劇!30歲女眼前一片黑影 確診飛蚊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