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晚報╱記者彭宣雅╱台北報導】
排便不順恐要人命,一名49歲男性排便習慣改變,一天上兩三次仍解不乾淨,最近左下腹痛了一周,就醫檢查後發現白血球超過一萬(正常6000至7000),原來是憩室發炎形成膿包。醫師警告,若膿包破裂會變成腹膜炎,有生命危險。
收治這名患者的書田胃腸肝膽科主任邱展賢表示,憩室發炎過去一年僅碰到一兩個病患,但這幾年飲食西化、纖維攝取不足,憩室發炎患者增加;而這名患者身材中等胖,平時愛吃高脂肪高熱量食物,排便也不正常,40多歲就罹患糖尿病。
邱展賢表示,憩室是大腸黏膜從腸壁較薄弱部位穿過肌肉層向外膨出,變成大腸壁的囊狀突起,範圍可大可小,從幾公厘到幾公分都有。醫界認為,憩室形成是因為長期缺乏纖維質、便秘,腸道長期壓力太大有關。
患者因為排便不順暢、長期便秘,積便太久使腸壁壓力過大形成憩室,當排便不順糞塊卡進憩室,不僅容易造成憩室局部發炎,也可能造成局部膿瘍,一旦破裂形成廣泛性腹膜炎,會引發敗血症,有生命危險。
憩室發炎第一次發作有5%死亡率,憩室穿孔破裂動手術患者,死亡率更高達20%;若沒有改善飲食和排便習慣,有三分之一患者三至五年內會二度發作,一旦反覆發作併發症會更嚴重,死亡率也會倍增。
邱展賢建議,若有不明下腹疼痛,應就醫檢查治療;平時飲食需清淡、多攝取容易消化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攝取足夠纖維質,並持續運動、養成良好排便習慣,可減少憩室發炎。
【2014/11/20 聯合晚報】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