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腎結石不理,最後會讓你痛不欲生!飲食型態影響結石 靠4招預防

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醫療/ 消化系統

腹瀉逾一周 動脈染沙門氏菌險致命

華人健康網

【華人健康網╱記者駱慧雯/台北報導】

不小心吃壞肚子,通常在2至3天會好轉,但若持續腹瀉合併發燒超過1個星期,則要小心可能是沙門氏菌在侵犯腸胃道之外,還出現轉移性的局部感染,嚴重時就會像這名87歲王姓老婦的情況一樣,沙門桿菌侵入大動脈形成動脈瘤,一旦破裂有大出血的致命風險。

不小心吃壞肚子,通常在2至3天會好轉,但若持續腹瀉合併發燒超過1個星期,則要小心可能是沙門氏菌在侵犯腸胃道之外,還出現轉移性的局部感染。

不小心吃壞肚子,通常在2至3天會好轉,但若持續腹瀉合併發燒超過1個星期,則要小心可能是沙門氏菌在侵犯腸胃道之外,還出現轉移性的局部感染。

王老太太日前因節儉而吃了隔餐不潔的食物,出現腹痛、腹瀉和發燒等症狀,服藥一周未見改善,甚至因身體虛弱而跌倒,就醫住院治療才發現是沙門氏桿菌入侵感染位於橫隔膜附近的大動脈形成動脈瘤,因動脈瘤有破裂危險,需進行手術。

沙門氏菌感染症 一般7天內可復原

童綜合醫院心臟外科醫師李志賢表示,沙門氏菌感染症主要因食入遭受動物糞便污染的食物而感染,一般臨床症狀以急性腸胃炎表現,在感染後約6至48小時會有噁心、嘔吐及下痢,伴隨發燒及腹部絞痛等症狀,通常發燒72小時內會好轉,腹瀉3至7天內會變好。

少數轉移性感染 嚴重恐形成動脈瘤

不過,約5%腸胃炎的病人會發生菌血症,其中5%更會發生轉移性的局部感染,例如感染性動脈瘤(mycotic aneurysm)等,通常以嬰兒、老年人或免疫功能低下者的症狀較嚴重。若以糞便或血液培養確診為沙門氏桿菌感染動脈壁而引起的動脈瘤,應盡速手術治療動脈瘤,以免動脈瘤破裂而有大出血的生命危險。

李志賢醫師表示,動脈瘤可在任何部位形成,尤其當動脈管壁薄弱時更容易發生。(圖片/ 童綜合醫院心臟外科醫師李志賢提供)

李志賢醫師表示,動脈瘤可在任何部位形成,尤其當動脈管壁薄弱時更容易發生。(圖片/ 童綜合醫院心臟外科醫師李志賢提供)

李志賢醫師表示,動脈瘤可在任何部位形成,尤其當動脈管壁薄弱時更容易發生;而沙門氏菌易在高溫下大量繁殖和傳播,不小心食入受污染的食物,例如生的或未煮熟的雞蛋製品、牛奶製品、肉類製品等,也會提高感染性動脈瘤的發作機率。

治療動脈瘤 3方法供參考

目前動脈瘤的治療方式大致可分為三種,一種用藥治療,但只能暫時減緩病程,並不是最終治療;另一種是傳統的開放性手術,即須針對動脈瘤部位進行切除動脈瘤後接上人工血管,傷口大(20至30公分左右) ,且手術時間長,恢復期也較久(10至14天),對於高手術風險的患者來說較危險。

而大血管覆膜支架置放手術,只需在病人鼠蹊部開一個約4至5公分的小傷口,經由動脈置入導管與導線,侵襲性較傳統手術低,恢復較快(1至5天),對於年齡大的患者安全性相對較高。然而,實際的手術方式,仍需視患者病情和生理狀態而定。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華人健康網」】

腹瀉 動脈瘤 沙門氏菌 急性腸胃炎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