肚子痛到底哪裡出問題?痛到什麼情況該就醫?
一般人出現腹痛症狀,常直覺聯想是否腹部器官出了問題,但除此之外,也有可能是腹部以外的器官引起,甚至也有可能是心理因素造成。所以,對醫師來說,病人主述「肚子痛」,其實是很籠統的說法,通常得進一步詢問更多的細節,旁敲側擊揪出病因。
單是腹部就有多個器官,民眾可以將腹部想像成「井字型」,以肚臍為中心點,將腹部分為上腹部,下腹部及左、右兩側,即右上、左上、右下、左下、及肚臍(腹部中央)等9個區域。光是上腹痛就有很多可能性,故本文針對上腹痛說明:
上腹痛還是以胃痛最為常見
一般而言,上腹痛,還是以「胃痛」最常見,病人不見得是感覺到疼痛,而是覺得「胃糟糟」,偶爾會合併脹氣、嘔胃酸等。疼痛的時間出現在空腹或飯後,都有可能。
急性腸胃炎也是腹痛常見的原因,常常會伴隨腹瀉或嘔吐等其他腸胃症狀。
上腹痛,也會擔心是膽囊或胰臟的問題,例如膽結石造成膽囊發炎。雖然膽囊在右上腹部,但有些人不是真的就痛在右上腹,而是以上腹部(心窩底下)這地方來表現。膽囊發炎通常在吃完大餐或吃比較油膩的東西後發作,所以如果之前就有膽結石病史,可朝此方向推測。
另外,若是胰臟發炎引起疼痛,也會在上腹部這個地方,通常也是在飯後、吃完大餐或喝酒之後發作。
不過,胰臟發炎除了腹痛,往往也會痛到背後去,跟膽囊發炎一樣,痛起來可能會很劇烈、甚至到在地上翻滾的程度,不是一般止痛藥就可以解決的,此時應盡快就醫。
值得注意的是,若是孩童上腹痛,則要懷疑是否有腸套疊,可以透過腹部X光檢查,看一下是否有腸脹氣或腸阻塞的現象,進而判斷有沒有腸套疊的可能性。若是老年人腹痛,因為很多疾病常會以不典型的症狀來表現,所以要更仔細推敲。比方說老人罹患肺炎,若發炎的位置靠近肋膜,也可能出現腹痛的現象。
至於佔據上腹部、尤其是右上腹部最大的器官──肝臟,因為內部沒有神經,被稱為「無聲的器官」,即使已經長肝癌了都可能沒症狀。除非病灶已經很大了,或是靠近肝臟表面,牽扯到肝臟的表面神經,甚至是肝癌大到破裂時,才會有感覺。所以要了解是否有肝臟疾病,必須靠抽血及腹部超音波檢查,若等出現上腹痛症狀才警覺,往往已經很嚴重了。
腹痛的原因千百種,例如一樣是盲腸炎,每個人的症狀還是多少有些不同。盲腸位於右下腹部,有些人是痛右下腹部,有些人卻是痛左下腹部,或是痛肚臍周邊,各個地方都有可能,變化很多。一旦有所懷疑,還是要到醫院做進一步的檢查。
配合檢查揪病因
除了基本的理學檢查外,醫師還會透過抽血、驗尿,排除或找出可能的疾病。另外也可以安排腹部X光、腹部超音波檢查,後者能立即知道腹部狀況,雖然對胃部不能看得很清楚,可是可看一下肝、膽、胰臟有無問題。
如果懷疑是食道或胃部、大腸等消化道疾病,則視病情需要,進一步安排「內視鏡檢查」,直接可以看到胃部或大腸是否有發炎或潰瘍。必要時,則會安排電腦斷層或磁振造影等檢查。
如果醫師研判是一般的腸胃炎,病人經過休息及適當的藥物治療後,大多會好轉,若治療後疼痛仍未改善,那麼就有必要再次複診。
有時須擴大範圍找病因
通常人體哪個部位疼痛,就會往該處找可能的病因,不過疼痛還有一種類型,稱為「放射性痛」或「轉移痛」(radiation of pain),也就是疼痛的位置不見得在病灶周圍,還會反射到其他部位。例如有人心肌梗塞,卻出現上腹痛的症狀,誤以為是胃痛;心肌梗塞引起的疼痛,有時還會轉移到左胸部及左上臂。
又如胰臟發炎所產生的上腹痛,有些人則會痛到背後,以後背疼痛表現;急性膽囊炎的疼痛也經常放射至右背或右側肩膀。比較少見的主動脈剝離,一旦發作也會痛到背後去,痛感很強烈,宛如刀子畫過身體般疼痛。
上腹痛 也可能是帶狀疱疹
又如曾有一位病人主訴右上腹痛,本身又有B肝帶原,在問診過程中,他提到皮膚有起疹子,印象中皮膚起疹子是肝不好,所以他認為自己的肝臟出了問題。聽完描述,醫師請病人把衣服掀起來,結果發現,其實病人身上的疹子是一些小水泡,且沿著神經節呈現條狀分佈,很明顯是帶狀皰疹發作。
所以,如同背痛不一定就是背部的問題,腹痛也可能不是腹部器官的問題,最好不要自己診斷,將各部位疼痛情形一併告知醫師;資訊愈多,愈能幫助醫師做正確的診斷。
提供愈多資訊 愈有助醫師研判病情
有腹痛症狀時,若能分辨疼痛部位及清楚描述疼痛的感覺等,將有助於醫師快速正確診斷。例如以下幾個重點:
1. 疼痛的位置:右上、左上、右下、左下、肚臍周邊或整個腹部、或合併背痛。
2. 疼痛的時間:什麼時候開始痛?持續多久?
3. 疼痛的程度:輕微悶痛或無法忍受,可以用1~10分來表示疼痛的等級,越高分則代表越痛。
4. 有無好發時間:是在飯後?飯前?或著是半夜?清晨?
5. 疼痛性質:陣痛、絞痛、悶痛、針刺痛等。
6. 發作型式:為突然發生、疼痛逐漸加強的腹痛;或著腹痛發生後有一段時間完全不痛,之後又開始出現。
7. 皮膚是否出現疹子:有可能是長帶狀疱疹(即皮蛇),這是因為感染過水痘病毒後,病毒潛伏在體內神經叢中,當免疫力低下時,病毒再度活化發作。如果皮蛇長在腹部,病人起先可能會感覺到肚子痛,之後會出現紅疹、水泡等。
8. 有無誘發或緩解的因子:如甜食、高脂餐後才出現「胃酸逆流、胸口灼熱感」;餓的時候比較痛,進食則會緩解疼痛的症狀。
9. 最後一次月經時間:腹痛也有可能是子宮外孕,故女性若處於可能懷孕的年齡,醫師可能需要知道最後一次月經時間,做為診斷參考。
Q:腹部只是偶而悶痛一下,是否不要緊?何時需就醫?
A:如果腹痛持續的時間沒有很久,幾秒鐘甚至一、兩分鐘就能自行緩解,不見得需要立即到醫院就診。若是持續性的疼痛、難以忍受;或合併有冒冷汗、噁心、嘔吐(吐血、咳血)、解黑便、腹脹、胸口痛、上臂痛等;或服用藥物也無法緩解;亦或疼痛已有一段時間、反覆性的發作,即便疼痛症狀不是那麼明顯,都建議就醫檢查。
【本文轉載自全民健康基金會《好心肝雜誌》第87期(2019-07-15出版,原文連結】)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9種人最易養出膽結石 醫提醒:右上腹部不舒服當心
很少覺得肚子痛表示很健康?3種「病態便秘」快就醫
春天最容易胃食道逆流!醫揭「火燒心」地雷:吃太飽、吃太快都NG
婦人咳嗽1年不止 竟是4公分魚刺卡支氣管
你又胃食道逆流了嗎?醫揪「常被忽略的傷胃習慣」,睡覺姿勢也有差
7種大便型態代表什麼?醫:4種情況要當心,盡早就醫
脾胃虛百病生!脾胃不和,臉上4徵兆可看出
肚子痛掛急診我該跟醫師怎麼說?十大重點訊息幫助醫師快速判斷
肚子痛發生在各部位的原因不一樣 醫教分辨不同部位的腹痛
半夜肚子痛是怎麼了?醫師解析這三種問題最常見
胃酸過多、腸胃炎怎麼辦?專家教應急措施化解3大腸胃問題
沉思者排便法助改善便秘,醫教簡單6招順暢通行!
常態性拉肚子 當心潰瘍性結腸炎
瘦子也有脂肪肝!別再怪罪油脂,它才是主因!專家建議遠離脂肪肝最佳方案
短時間吃大量生魚片壽司 醫:這幾類人千萬不可!
全台瘋鮭魚吃到飽 營養師提醒:生食吃太多影響腸道健康
鮭魚團注意了!女童愛吃生魚片 肛門拉出260公分絛蟲
全民吃鳳梨 醫師提醒幾類人酌量食用避免不適
現代人腸胃差都是被吃壞的! 醫列「8大傷胃食物」...你常吃哪樣?
不停打嗝4招改善 醫:持續太久恐為這些疾病警訊!
腸胃炎腹瀉喝運動飲料反害脫水!專家揭正確做法
血便不一定是痔瘡!便祕突緩解也可能是腸炎警訊
專家帶來天大的好消息:2025年這種疾病會消失不見
男子挺台灣鳳梨大口吃 鳳梨卡食道差點窒息緊急就醫
你以為你很瘦嗎?這個器官胖起來,恐增加死亡機率
便秘拖久腸潰瘍恐要命?醫:6纖維蔬果、床上翻滾助排便
高血壓男劇烈腹痛急送醫 患「腸中風」放支架救命
B肝抗體消失補打疫苗? 許金川:腹部超音波更重要
拉肚子變瘦是因排掉宿便?醫:當心「代誌大條」
愛吃5食物恐讓胃食道逆流加劇!餐後1動作助緩解
猜你喜歡
控血糖先吃菜再吃肉?專家揭正確進食順序:大部分人都做錯
女友下體狂流「寶可夢」般墨綠色液體 男聞味道瞬間崩潰
痛風不能吃豆類製品?醫:限錯飲食對控制尿酸沒用!真正不能吃的是這些
小便顏色混濁、泡泡多…有問題嗎?7種尿液健康狀況,一次詳解
走另外一條路線回家…打破習以為常讓大腦更靈活!保持睿智的5項生活小事
睡不好很傷身!規律運動、調整睡前吃點心習慣…專家提點「好眠10招」
媽祖遶境徒步遠行 醫師提醒注意2件事避免致命風險
你是落枕高風險群嗎?醫提醒:伴隨其他症狀當心
動太多或太少皆可能引起 醫教2招預防退化性關節炎
手抖、行動慢…恐罹巴金森氏症,一張表自我檢測
2名6歲童發燒腹瀉!原來都有養小烏龜 真相大白了
常嗆到是肌少症警訊!復健科醫一招讓口咽喉部肌肉更有力
換季就全身癢爆!皮膚科醫認證蕁麻疹7大止癢攻略
月經量變少,是不是提早進入更年期?醫師教先判斷這些事
7種大便型態代表什麼?醫:4種情況要當心,盡早就醫
如何讓大腦得到高效休息 腦神經科醫師給出這個建議
喉嚨異物感可能與6大類問題有關 醫:這個部位的最要警覺
閃到腰9成可自行好轉 復健科醫提醒3情況盡速就醫
9種人最易養出膽結石 醫提醒:右上腹部不舒服當心
40歲男為帕金森氏症所苦 深部腦刺激術助恢復生活
4歲男童右側腹股溝發現鼓起未就醫 1年後疼痛不適
肥胖對血管危害多大?醫:大小動脈都可能出狀況
很少覺得肚子痛表示很健康?3種「病態便秘」快就醫
總是膝蓋痛怎麼辦? 骨科醫師教日常6招保養
「天邊孝子」批評給壓力,照顧者情緒爆發!轉念5方法
女連忘密碼2日憂患「年輕型失智」 精神科醫師這樣說
婦人吃素雞塊噎到昏厥 幸好隔壁就是醫院救回一命
高血糖引起肌肉不自主抽動!糖尿病診斷4標準,2項符合即確診
春天最容易胃食道逆流!醫揭「火燒心」地雷:吃太飽、吃太快都NG
全台九萬人正在洗腎!日常一方式加速排除尿毒素
腳麻腰痛誤為坐骨神經 開刀取15公分國內最大骨盆腫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