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是世界神經內分泌腫瘤日,基隆長庚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嚴卓立說,神經內分泌腫瘤好發於腸胃道及胰臟等部位,因無明顯症狀而不易察覺,雖病程緩慢、有惡化可能但存活期率高,呼籲民眾若常有腸胃不適問題,應盡早就醫檢查。
嚴卓立表示,神經內分泌腫瘤在臨床上並不常見,目前發生原因仍未明,通常好發於40歲以上成人,男性比例略高於女性,原因與人體神經系統分布有關,好發部位包含胰臟、肝臟、胃腸道、肺部、食道等器官,其中大小腸、胃、胰臟發生比例較高,約占過半數。
而神經內分泌腫瘤因生長的部位不同,影響荷爾蒙分泌而使症狀也不一樣,如長在胰臟,會形成胰島素瘤,造成胰島素分泌增加,出現低血糖症狀;長在胃、小腸等腸胃道,會導致胃泌素分泌,造成反覆胃潰瘍、熱潮紅、腹痛、盜汗等症狀表現。
嚴卓立說,此類腫瘤不易診斷,因此也無法預防,且因病程緩慢,通常從發生到診斷出約需五年時間,確診時大多已是晚期或有轉移現象;而透過健檢或內視鏡等檢查,有早期發現的機會,建議發現時及早切除。
他說,治療上依期別而有不同,現行第一、二期仍以開刀為主,並搭配荷爾蒙治療,若為第三期惡性度高或腫瘤發生轉移,則以化療、標靶藥物等治療,來控制腫瘤惡化並兼顧病人生活品質。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