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不是只有抽菸才會罹肺癌!6危險因子要當心,常吃紅肉、煎炒食物竟也會導致新癌王

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醫療/ 消化系統

她的身體不快樂 20至39歲女性腸躁症比率高

北榮內視鏡診斷暨治療中心主治醫師王彥博(右二)與董氏基金會齊呼籲,應多攝取蔬果、保持規律運動習慣、培養每日固定時間便意,皆有助於排便與舒緩便祕症狀。記者簡浩正/攝影
北榮內視鏡診斷暨治療中心主治醫師王彥博(右二)與董氏基金會齊呼籲,應多攝取蔬果、保持規律運動習慣、培養每日固定時間便意,皆有助於排便與舒緩便祕症狀。記者簡浩正/攝影

保持身心愉悅,有時也是影響身體健康的因素之一。32歲的小珍(化名)因工作壓力大加上蔬果吃得少,一周多才大便一次,但自己卻不覺得有問題,在朋友建議下才就醫,檢查發現為便秘型腸躁症,經藥物治療後改善。

據董氏基金會2013與2016年針對2136位民眾所做「身體快樂指數調查」結果,女性整體身體快樂指數分數為61.2分,較男性65.1分不快樂,且20至39歲女性每2人就有1人身體不快樂;進一步分析發現,該族群常蔬果吃不夠,晚餐太晚吃或有吃宵夜的習慣,睡太少、運動量不足、便秘,稱為夜崩女,具腸躁症的風險因子,可能為準便秘型腸躁症患者。

此外,若與其他年齡層比較,20至39歲女性蔬果攝取不足情況也較嚴重,每日僅攝取約1.7份蔬菜及1.2份水果,與至少3份蔬菜及2份水果的目標相距甚遠。

北榮內視鏡診斷暨治療中心主治醫師王彥博表示,研究指出,腸躁症常見於40歲以下的年輕族群,且女性多於男性;如歐美國家罹患腸躁症的女男比為2:1,亞洲國家約為1.8:1。而據北榮早期所做研究顯示,台灣腸躁症盛行率約為22.1%,其中20至39歲女性的患病率為29.5%,確實比其他年齡層高。 

王彥博說,腸躁症症狀分為腹瀉型、便秘型及混合型,除了腸胃症狀外,也可能出現頭暈、疲倦、肌肉痛等症狀;而罹患腸躁症的原因很多,壓力是因素之一。據《神經胃腸病學與運動學雜誌》指出,心理壓力上升也會增加腸躁症的患病率;也有其他研究發現,都會區腸躁症盛行率明顯較高,反映出都市生活的高度壓力影響著居民的腸胃道健康。

王彥博表示,夜崩女生活型態與罹患腸躁症的高風險因子相符,如運動量少、蔬果攝取少、生活壓力大、多糖飲食、有抽菸習慣等,都可能讓夜崩女成為準便祕型腸躁症患者,如上述他收治的小珍,就是工作壓力太大所致,經藥物治療後改善

 

王彥博說,一般來說民眾大便次數應在一天三次或至少三天一次間,若少於此數字或大便過硬、如羊大便般顆粒狀時,就要留意可能是腸躁症。他建議每日應至少攝取25至31克膳食纖維外,保持規律運動習慣、培養每日固定時間便意,皆有助於排便與舒緩便祕症狀。

董氏基金會營養師莫雅淳也建議,要改善便祕型腸躁症或慢性便祕,應攝取足量蔬果、三餐定時不熬夜,每日至少應攝取3份蔬菜、2份水果,盡量選擇富含膳食纖維、維生素C、酵素的水果如奇異果、木瓜等,取代高油高糖點心,減低腸躁症的發生。

董氏基金會營養師莫雅淳建議,要改善便祕型腸躁症或慢性便祕,應三餐定時不熬夜,選對水果如奇異果、木瓜等如富含膳食纖維、維生素C,取代高油高糖點心,減低腸躁症的發生。記者簡浩正/攝影
董氏基金會營養師莫雅淳建議,要改善便祕型腸躁症或慢性便祕,應三餐定時不熬夜,選對水果如奇異果、木瓜等如富含膳食纖維、維生素C,取代高油高糖點心,減低腸躁症的發生。記者簡浩正/攝影

腸躁症 水果 蔬菜 膳食纖維 維生素C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