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醫療/ 消化系統

從基因治C肝 減少副作用

【聯合報╱特派記者施靜茹/曼谷報導】

台灣有2成C型肝炎病人,選擇不治療;治療中的病人中,有1成5「落跑」,原因是C肝藥物副作用痛苦。國外研究顯示,可從病人基因調整用藥,減少副作用。

亞太區肝臟研究學會年會(APASL)於曼谷舉行,台大臨床醫學研究所所長、前台大醫院肝炎研究中心主任高嘉宏於會中分享台灣經驗。他指出,C肝藥物的副作用比較B肝藥物大,常讓病人害怕卻步,若醫師未依病人狀況調整用藥,成效往往打折扣,但C肝病人如接受完整治療,治癒機會較B肝樂觀。

目前C肝治療主流多以注射長效型干擾素,合併口服藥雷巴威林(Ribavirin),前者可抑制C肝病毒進入肝臟細胞及複製,後者是抑制病毒核糖核酸合成,療效可達7成5至8成。

但高嘉宏指出,雷巴威林易破壞紅血球,使病人產生溶血性貧血;干擾素也會引發產生憂鬱情緒。曾有病人服藥後,精神、注意力無法集中,開車時不小心撞樹;也有病人無法爬樓梯,感覺生不如死。

為緩解患者接受C肝治療的副作用,目前多以輸血給紅血球,或讓使用干擾素患者依體重給藥,減少不適,延長服藥順從性。

國外也發展篩檢C肝病人基因多型性,像標靶藥物般,量身打造治療方針。高嘉宏說,國外研究顯示,IL28基因表現明顯者,用藥療效好;ITPA基因表現明顯者,易產生貧血副作用,可減少劑量,唯基因篩檢未來有待商業化後,才會廣泛使用在臨床。

另外,國外也研發兩種小分子抗病毒藥,包括Boceprevir和Telaprevir,已完成人體試驗,發現併用干擾素和雷巴威林,可再提高療效兩成,未來若在亞洲完成人體試驗,可縮短病人療程,讓病人不怕治C肝。

台灣C肝帶原者約40萬至60萬人,C肝不像B肝有疫苗可預防,且感染初期症狀類似感冒,不少人罹患肝硬化或肝癌時,才知道自己有C肝,感染後8成會成為帶原者,追蹤20年,其中2成會出現肝硬化,3%到5%會變成肝癌。

預防C型肝炎及避免惡化

1.避免輸血、打針、刺青、紋眉、穿耳洞

2.避免和他人共用牙刷、刮鬍刀、針筒

3.避免多重性伴侶,注意安全性行為如使用保險套

4.感染帶原者,勿喝酒及濫服藥物

5.染感帶原者,每3到6個月抽血檢查肝功能和胎兒蛋白,並依醫囑,做腹部超音波檢查

資料來源/高嘉宏醫師

感冒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