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蔡沛芳/長庚醫院中醫內兒科主治醫師】
眩暈是目眩與頭暈的總稱,症狀有:眼前發黑,視物模糊;感覺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轉,站不穩,輕者閉眼一下可停止,重者像在坐船,甚至惡心嘔吐,心慌出汗,嚴重者無法起床,走路偏斜。
西醫以眩暈為主要症狀的疾病包括高血壓、低血壓、低血糖、貧血、高血脂、梅尼爾氏症、耳部疾病、神經發炎、頸椎骨刺、腦血管病變等。中醫則認為眩暈多屬肝的病變,可由風、火、痰、虛、瘀、外感,以及七情內傷等多種原因引起。
58歲陳先生吃高血壓藥10多年,最近常頭暈,但量血壓心跳正常,抽血檢查也正常。吃止暈藥讓陳先生頭暈改善,但變成昏昏沉沉愛睡,沒法做事。問診發現,陳先生除頭暈外,個性急躁,常覺呼吸不順,診脈及舌頭,屬中醫證型的肝風內動合併久病的肝腎陰虛,給予天麻鉤藤飲及知柏地黃丸。
陳先生的頭暈與肝氣不調有關,即中醫的「風」證。當情緒變化時引起肝氣不順,化為火氣向上干擾頭部而引發暈眩。除少部分人因感冒或細菌感染引起短暫型暈眩,治療感染後痊癒,大都求醫的患者已有一段時間的暈眩,由於病程長,多為本虛標實,故常可見到虛實夾雜,治療上就要針對不同的證型做不同的處理。
51歲王先生,身材略胖,近兩年因梅尼爾氏症跑過幾次急診,這次頭暈一個月,但此次暈法跟以前不同,不吐、看東西不會轉、耳鳴聲音卻變了,一天暈10多次,每次都幾十秒。
發作時因時間短,旁人看不出異樣,加上之前眩暈,懷疑自己是否腦神經衰弱、神經質而強忍不適。其父及兄也有眩暈的病史。
診其舌脈,屬痰瘀夾雜,內有虛火,以半夏白朮天麻湯為主服了兩個月,暈的次數才減半。另耳鳴、頭部壓迫感、胃不適也陸續改善,繼續以化痰為主,加去瘀降逆氣的處方再服一個月,現仍持續治療中。
王先生因痰瘀虛火夾雜,病情複雜許多,補氣血,平肝、補腎、化痰、除濕,一項一項來,才能對症下藥,故治療預計要好幾個月以上,才會見效。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